当前位置: 尼亚美 >> 尼亚美政治 >> 我曾经华为海外常驻的日子一
我在海外多年,经历了很多起起伏伏的事情,在华为艰苦奋斗的那段日子至今想起来都仿佛还在眼前。
年6月30日在尼日尔之行随感
外面狂风大作,沙尘暴又来了。在尼亚美一个月了,我已经习惯了这种恶劣的天气。狂风拍打着树枝发出巨大的轰鸣声,让你仿佛站在惊涛骇浪的海边,虽然门窗紧闭,我还是能闻到很强烈的沙尘气息。沙尘暴过后可能暴雨可就会接踵而来,之后就有可能断电,7月份的尼亚美虽然已经不是很热了,但是没有空调的夜晚依旧是很难以入睡的,你很难想象当地的人,尤其是穷人是如何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的。
还记得刚到宿舍的当夜就是狂风大作,晚上倾盆大雨,住在我隔壁的交付兄弟还要大半夜冒着大雨去客户机房做维护,平时他们中午的饭菜都是这边要给专门送过去,大半夜开始下大雨和刮大风,部分屋子竟然开始漏雨,代表处赶忙给我们过来出差的人员更换了房间。第二天,雨过天晴,我们出来一看,之前房顶的很大的电视信号接收的那个“大锅”竟然从屋顶被硬生生的吹落到了地面,风力之强劲也是让我匪夷所思啊。
尼亚美没有高大的建筑,基本都是平房,富人区基本都是独家独院的建筑风格。整个市区柏油马路很少,除了主干道,大部分都是土路,物资极为缺乏,听说这个国家连电力都是进口的,这周办公室停电的频率明显增多了,对于我们这些外来人,没有电的日子就意味着不能工作,办公室的温度会马上大幅度升高,在尼日尔办公是需要极大的耐心的。上午我们就是在办公室处理非需要联网的一些工作,因为是用的卫星通信,网速特别慢,所以我们的常规邮件要一个上午才能陆续下载完毕之后才能处理,这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一线兄弟们工作地不容易。
我是一个对住宿、餐饮要求不高的人,对于尼日尔这样的环境,抱着一种体验的心情去经历,这也是人生中一笔很宝贵的财富。我看到了原来电视上出现的非洲人的贫穷的生活:用茅草搭建起来的草房、在废墟和垃圾旁玩耍的小孩、燃烧的垃圾、苍蝇横飞的集贸市场、慵懒的非洲人的生活写真,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的出现在我的眼前,在这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到处可见乞讨的老人和孩子,市场上摆放着质量很差但是又很昂贵的商品,无法保证的医疗卫生条件,可以说,尼亚美作为一个首都,其条件远远赶不上中国的一个乡镇发达。
但是,这里没有污染的天空是那样的蓝,你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各种蜥蜴和野生的鸽子,到处是一排排的芒果树,车不用开很远,你就可以看到长颈鹿和河马,当地人对待我们非常的友善,不完全是为了小费,我们的当地员工对于中国的向往和对于中国功夫的好奇,可以让我们找到很多共同的话题。周末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去玩,我们自己改善自己地生活,在我们厨师地带领下,我们到附近地农田地水塘里面钓青蛙,方法很简单,用鱼线栓一点肉,抛在水塘里面,和钓鱼是一个样子的。我们在这里住着当地最好的别墅,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中国厨子,虽然外部条件艰苦,但是丝毫不会影响每一个在这里奋斗的同事,他们每天快乐的工作着,某些艰苦已经化成了他们的乐趣,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短短一个月支持项目的工作即将结束,我明天就会达到阿尔及利亚,也许我无法真正体会长年累月在这里生活的艰难,但是,尼日尔之行带给了我很多前所未有的东西,这些东西将会鼓励我一直走下去!
年1月26日(新年大年初一)—海外的第二个春节
摩洛哥的新年庆祝是从1月24号晚上开始的,这原本在1月初准备给本地员工开的新年庆祝会,是因为以色列问题被推迟到了周六进行,晚会是8点开始的,所有的员工(本地和中方)欢聚一堂,热热闹闹的一直玩到晚上12点多,提前为中国的新年做了预演。
周六的晚会准备了丰盛的食品,也请来了当地的一个小乐队,欢快的阿拉伯民族音乐拉开了晚会的序幕,一些激情的本地员工已经在自己的座位上开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了,小乐队的人一直试图调动场内国人的气氛,邀请了多次中国人一起上台跳舞,最后被低调的国人打击的彻底失去了信心。晚会的重点环节是颁奖和抽奖,颁奖肯定是与我无关的,但是抽奖的机会人人平等,让我意外的是,我竟然抽到一个二等奖,一个2G的Ipod的MP3,这是我活到这么大得过的唯一次大奖啊,兴奋了一个晚上,也许是我运气好,我们那桌的9个人,被抽到了3个ipodMP3、1个DV,一张存储卡,得奖之大和覆盖面积之广,当属当天晚会的NO.1。
我们一直等到晚上10点多才开始上菜,阿拉伯人的这个习惯比较好,一桌只上一盆菜,真的是很大一盆,第一个沙拉,一个大盘子里面摆着西红柿、黄瓜、葱、米饭,还有一些其他的,大家也没有吃几口,味道实在是不敢恭维,第二道菜,又是一个大盘,里面是超大的一张馅饼,很薄的外皮,里面是粉丝、海鲜、鸡肉等,味道还不错,就是口感单一了一些;第三个大盘上来了,是我一直期待的烤全羊,可惜烤的不是很干,吃的有点腻,最后是一大盘子水果,我们一直吃到晚上12点多,期间一直欣赏着阿拉伯的民族音乐,过后大家到感觉耳朵吵的实在是受不了。
第二天中午,所有的中方员工再次欢聚在一起,准备欢度我们中国传统的春节,食物是中国型的,不过冷盘居多,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个红烧肉,肥而不腻,吃的好舒服啊,还有三文鱼,公司为新年聚餐还是很费了一番手脚,从来没有尝试过这么多人一起看春晚,热闹啊,大家一起欢呼,一起鼓掌,还是有点过年的气氛的,吃饱喝足后,赶紧挨个给国内的同学和朋友们拜年,这个时候才真正找到一点过年的气氛。
海外的第二个春节就这么过了,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心里还是很平静的,因为有些时候,形式已经不重要了,只要心里能感觉到那份节日的喜悦就够了,我昨天感受到了!
这段记录是海外生活的缩影,海外的生活磨砺了我的意志,也开拓了我的眼界,从亚洲到非洲,从非洲到欧洲,我感受着不同国度的文化,跟随着华为拓展的步伐见识异国风情,从中提升着个人的综合管理能力,这对于企业和个人是双赢的格局,从这一点而言,我对华为有着深深的感恩之情,华为文化基因也不断渗入我的血液,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在华为提倡和强调思想上的艰苦奋斗。思想上的艰苦奋斗是勤于动脑,身体上的艰苦奋斗只是手脚勤快。动脑筋多去思考客户怎么突破,产品技术怎么领先,对于客户有没有价值。在海外的时候,公司是全力保障我们在当地的生活,上图就是我当年在摩洛哥的宿舍。
一时的奋斗容易做到,长期艰苦奋斗就是一种心性的修炼了。华为的研发提倡“板凳要做十年冷”就是这个道理,我经历过两次海外外派,也是公司业务需要,在华为服从公司岗位调动是践行长期艰苦奋斗最好的例证。那些艰苦的区域诸如尼日尔、马里、乍得等国,也有客户需要去对接;一声令下,华为研发人员就可以放下温暖的小家奔赴一线转岗成为销售体系的人员去重新找回对公司的新的个人价值;尼泊尔地震,日本海啸,武汉疫情,到处都有华为人维护客户设备的身影;高到喜马拉雅,远到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只要有客户需要通信建设,你就能找到华为人的身影。华为人不知道害怕吗,他们也是普通人,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敬业,其根源都是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
宋柳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