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美

第四届左西右东中美优秀艺术作品交流

发布时间:2017/12/8 14:12:58   

《左西右东》第四届中、美优秀艺术作品交流大展,今天俨然已是第四个年头,从四年前发起、筹展、征集、邀约、场馆选择、作品装裱运输等等,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也得到了众多艺术家朋友、新媒体和赞助品牌的鼎力支持,从参展人数、作品数量,以及媒体报道,都在逐年大幅度增加。

在美国本土艺术家中的影响力,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在海外征集中,我们已于9月初通过官方渠道,向美国50个州的艺术委员会发起了征稿通知,相信在本届展览现场,观众也一定能看到更多、更好的海外交流作品。

截止目前为止我们已收到国内外众多艺术家的来稿作品,我们从中挑选优秀作品每周二、周四持续推送,最终入选第四届《左西右东》中、美优秀艺术作品交流大展作品将于十一月中旬公布,入选通知将以邮件形式发送,届时请及时查收。

李祝伟

生于浙江

年西南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年就读于博洛尼亚美术学院硕士视觉艺术系至今LucaCaccioni工作室

展览经历:

MOSTRADIBELLEARTEDIBOLOGNA博洛尼亚美术学院博洛尼亚意大利

MOSTRADELL’OPENTOURDIBOLOGNA博洛尼亚

创作简述:-从架上绘画到综合材料的转化,慢慢学习着对材料的使用,现以画面单纯统一来制造强烈的视觉效果,以简单通俗的内容传达单纯话题的探索。往往在平静的气氛之中,利用材料的特性及通过对材料加工制作的手段,使透露一丝紧张与对抗

《三枚螺丝钉》50x50cm综合材料(布面、木条、螺丝钉、丙烯)

《三枚螺丝钉》侧面

《深夜的平静》50x50cm综合材料(布面、木条、丙烯)

《深夜的平静》侧面

《缺口》综合材料(布面丙烯、木头)80x80x6cm

《缺口》侧面

《错位》xcm综合材料(布面、木头、丙烯)

《错位》局部

《错位》局部

《错位》侧面

《移位》45x35cm综合材料(布面、石膏、丙烯、铁丝网、木条)

《移位》侧面

《缺失》x90x13cm综合材料(木板、钉子、竹子)

《缺失》局部

《缺失》侧面

《三尺生活》6×cm综合材料(荆棘、石膏、抓痕)

《三尺生活》侧面

《三尺生活》局部

《三尺生活》局部

李祝伟作品分析

对抗,就是在制造矛盾,是一种力量,有外露的,有内隐的,有看得见的,有看不见的。我理解的艺术,就是阴阳,在对立面中去制造矛盾,在冲突中去寻求和谐。看得见的部分,目的是为了表达看不见的部分,所谓的“画外之境”,“境外之象”。因为有着物极必反的宇宙规律,偏向任何一方,都会导致结果的改变,从而出现了中庸的思想。所谓的完整,其实是不完整的,反而残缺的美更能打动人,因为它制造了一种过程的想象,结果的自由补充。

看李祝伟的作品,最直观的体验就是,他善于在具有形式美感的几何结构中,去制造破坏性,有一种残缺的美,又透露出生机。在对抗中寻求着和谐的过程,有空间感,有时间的延续性。能体会到一种“飞中求挫”的气势,一种具有破坏性,试图打破生命外在束缚的内在张力。

从我个人的角度分析李祝伟的作品,有三个层面,是一种生命力量的推进过程。第一个层面,作为个人主体的挣扎。代表作品:《未想到的结果》、《缺口》、《较劲》。挣扎的主体,处在被压缩的空间,看似柔弱的主体,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进行着缓慢但强烈的、不断推进的对抗。对抗是有意义的,具有过程的时间性,黑暗的空间出现了或大或小的缺口。这组作品是过程的艺术,能让人联想到缺口不断变大,破坏力越来越强的势头。就像一滴墨水,刚滴在宣纸上,正在浸染的那个过程,会从中联想到一个可能的结局。第二个层面,以看得见表达看不见。代表作品:《错位》、《深夜的平静》。这些作品,作为破坏的主体已经消失,展示的是一个被破坏后的空间呈现。但依然能感觉得到破坏主体的存在,正以一种无形的力量继续实施着破坏的效应。空间也似乎在无形中缓慢解体。第三个层面,个体转向集体的对抗。代表作品:《移位》系列。铁丝网的构成,是数根横竖铁丝交叉组成的整体,里面有很多小方块的元素,能感觉到是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群体,以更大、更整体的力量进行着对抗,改变和打破了原本的位置和规则。弯曲的铁丝网更是有一种强大的翻滚气势,能联想到过程的激荡,翻云覆雨。这三个层面,是由个体对抗到无形对抗,再到整体对抗的变化过程,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罗旋

/08/19

征集令

征集对象:中美优秀艺术家

展览







































治疗白癜风哪好
郑州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lili.com/nymzz/1418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