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美

张萍设计事务所设计者,为生活而存在

发布时间:2022/6/12 13:58:58   

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在《忠于生活》里分享过他的一个发现:正是你观察某一事物的过程,才让这个事物变得美丽。私宅设计者便是忠于生活的职业观察家。在有限的空间中,观察私宅中居住者的关系形态和内在愿景,让设计纵深延展,演绎出无限可能。

这也是是张萍设计事务所成立的初衷,在这个私宅设计自由觉醒的时代,我们一直在思考,设计如何更好地演绎生活?设计师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承载的责任又是什么?

/张萍设计事务所设计团队/

01.

设计是一道

充满智慧的“生活题”

张萍

尚层设计院设计总监

张萍设计事务所负责人

全案设计流程开创者

性格空间设计倡导者

非洲艺术收藏家

我很幸运,在从业的20年里,经历了私宅设计的不同阶段。从一所房子、一种风格,到设计回归生活、彰显性格,我也越来越感受到,设计不是一道简单的“美学题”,而是一道充满智慧的“生活题”。

私宅设计师仅有专业技术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带着眼睛看、带着耳朵聆听,深入体察居住者隐秘的内心诉求。诉求是很难描述的,需要设计师通过观察引导和实现,这是私宅设计师所应具备的人性关怀,也是需要磨练的重要能力之一。

最令我们欣喜的是,我们看到设计为居住者带来的改变:一个设计有序的厨房,让不拘小节的居住者一改原有的凌乱,学会整理收纳;一个经常冲动购买奢侈品的人,被设计引领,爱上茶室爱上茶,从此告别过度消费;一个习惯叫外卖的人,因为喜爱一张定制的餐桌,开始练习烹饪,在意家人相聚时的餐桌仪式感;一个容易情绪化的职场人,因为眷恋家中设计的色彩,性情变得温和,身心日复一日地得到安抚和疗愈……

格拉斯项目

人与空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条、色彩、结构、布局,而是走入生活深处,在满足私宅多重功能属性的基础上,彰显居住者的性格与性情;在打破风格界限的同时,重构空间关系中的共性与个性;在生活形态多元的设计趋向里,不断去丰富生活的形态,引领“人”的精神与成长。

所以我们打造了一支为生活交付的设计团队,他们是设计师,也是生活的观察者和实践者,通过高效率的团队配合、精细化的协同分工,洞察和了解居住者的需求与性格,完善私宅里“人”的关系和居住状态,构筑“有序、有趣、有爱、有自己”的品质生活空间。

中信墅项目

02.

在日常中收获灵感

李露露

张萍设计事务所主案设计师

时间的洪流下,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近还是更远了?设计师的敏锐度,与他对生活的敏感度息息相关,但很多时候我们会被表面的匆忙与定式所裹挟,而忘记去感知生活。

从配饰设计,到团队全案项目深化设计,再到主案设计,我几乎见证和参与了张萍设计事务所的全过程,团队的配合给予我的设计更多保障和力量,我的生活与事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变化成长。

从0到多个家庭中去理解去感悟去分析去认知,从我自己单身到结婚到有孩子生活状态的改变中,我也在摸索不同角色下的生活状态。在很多人眼里,我不是一个典型的设计师,我不喜欢热闹,不是八面玲珑的性格,空闲时喜欢看画展,逛博物馆,陪孩子,研究美食……日常让我感到满足,也让我更了解设计的深意。

李露露生活日常

私宅设计从始至终都是一门生活艺术,我一直在商业、艺术、大众认知中去寻找平衡。做设计不是简单的经验主义,需要把自身放入居住者的角度,做无数次的体会感悟。

我们所做的“生活交付”甚至会深入到柴米油盐、收纳整理、日常维护等,这些日常本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经历的,带着这样的思考与情境去做设计,是设计师与居住者的双向奔赴,在这个严谨又幸福的过程中,设计也自然而然转化成一种对于理想生活的呈现。

西单中海凯旋项目

润泽墅郡项目

03.

设计师是解决问题的人

张川

张萍设计事务所深化设计

“设计为谁”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这其中,身为设计师的身份和角色也伴随时间和阅历而改变。年轻时我们都想要特立独行彰显个性,更想去追求设计中的艺术化呈现,但随着接触了越来越多人和事,就越来越学会“内观”。

我在年进入设计行业,年加入张萍设计团队,10年之中,一直在学着如何更好地内观与自省。设计师做久了,一定会和生活本身产生更多联系,就会更客观地去看待和解决问题。尤其是我身为一名深化设计师,更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lili.com/nymly/229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