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尼亚美 >> 尼亚美交通 >> 文化引领让青春在工地炫彩奋战在海外
在远离祖国万里的非洲大陆,在撒哈拉沙漠边、在大西洋海岸边,中南建筑国际工程事业部有一群“90后”逐梦人。在高海拔、日照强、温差大等高原气候考验下,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书写青春的底色。
袁振
在海外工作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
阿尔及利亚奥兰项目主任工程师,年出生,来自安徽宿州,年毕业于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年轻,出去长长见识,成为这些驻外年轻人工作的出发点之一,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他感谢中南建筑给予了年轻人学习和成长的平台,他自年进驻奥兰项目至今,4年时间,通过自学法语,和业主、监理等无障碍交流,自修钻研FIDIC条款,和团队一起从勘察设计到现场施工,创新思路,改变经营模式,优化二三四次经营,为项目和公司争取到合同外增项增量工程约万人民币,签订补充合同增值税索赔约92万人民币,索赔工期天。国外工程的工作难度较大,风险较高,他们自嘲属于‘三高’人群,他说:“下一阶段的目标是借公司改革之势自我转型。”工作之余,他正在积极备战马上开始的一建考试。
罗付翠
驻外不仅仅是工作,也是生活
阿尔及利亚君坦项目翻译罗付翠,年出生,来自河南信阳。年6月毕业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法语专业。同年10月底去往阿尔及利亚。
截止到今天,她来阿已经整整19个月了,还是女汉子的样子,只是曾经微白的皮肤被热情的地中海阳光晒得黢黑。作为项目翻译,大部分的时间在工地上度过,每天的工作除了现场陪同业主监理验收,还负责当地工人分包商的管理,偶尔的外出采购工作倒是可以出去透透气。驻外工作是无聊枯燥并带着一些乡愁的,但这并不会让他们丢掉对生活的希望,学着苦中作乐,学着自我调整,当所有人的共同你目标是争分夺秒挣产值的时候,钢筋混凝土也变得可爱。曾有好友问她后悔来非洲吗,她借用梭罗的一句话回答他——“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王绪秋
甘愿做项目一颗螺丝钉
阿尔及利亚布利达项目技术员王绪秋,年出生,来自山东滕州。年6月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工程管理专业。
年8月接受公司安排,到万里之遥的阿尔及利亚布里达项目工作。至今近2年的时间,伴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工程人。在本职工作中尽职尽责,即使项目技术科人手短缺,一人做多份工作也决不抱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甘愿做项目的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由于需要带业主现场验收,积极学习法语,目前已满足工作需要。在现场积极地向工长们学习现场施工经验,工作之余积极给自己充电,学习前沿的建筑软件,不断提升自己,立志成为有技术、会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
孙啊梅
从校园到工地的跨越
项目翻译孙啊梅,年出生,来自安徽宣城,年6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法语专业毕业。
作为阿尔及利亚布里达项目的一名翻译,与新开工的项目共同成长,一年半过去,多栋住宅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她也从刚出校园的法语菜鸟变成了工作中游刃有余的驻阿小翻,入乡随俗的阿国小翻也可以时不时同当地人进行简单的阿拉伯语对话。对于建筑业仍是新人的她也深深地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工作之余抓紧时间学习项目生产相关的工程建筑法语,知识储备与工作技能在工作中不断增强。
杨宏宇
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
多哥项目质量员兼试验员杨宏宇,年出生,来自山东威海。年6月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同年11月,调往援多哥政府办公项目。
作为项目部年轻队伍的一员,杨宏宇和工人们一起在工地上摸爬滚打,从施工流程到施工工艺,从图纸深化到技术交底,从定位放线到质量验收,从试验操作到资料归档,经过近两年的历练,他将自身所学与现场实际相结合,从初出校园的小白成长为一名基础扎实的技术人员。敢想,敢干,能干,这是他能迅速成长、独当一面的本领。
潘淑文
谦卑但不柔软,勇敢却不放肆
多哥项目翻译潘淑文,年出生,来自江苏盐城。年6月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语与金融学双学士学位。
刚入职不久,潘淑文就收到了公司战略企划部的邀请,但出于对法语的执着与追求,她毅然的放弃了这个机会。年9月,这个刚毕业的小姑娘背上行囊踏上了万里之外的非洲大陆,成为了援多哥项目的一名驻场翻译。谦卑但不柔软,勇敢却不放肆,在这个炎热的国度,她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研究当地与劳动和社保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现场当地工人的劳动机制,协调指挥当地工人的工作安排,并负责项目一切对外往来与事务处理。在工作之余,她正在积极备战今年11月份的DALF考试。
金秋鹤
从“小白”到专业预算的蜕变
多哥项目预算员金秋鹤,年出生,来自江苏南通。年6月南京农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毕业。
作为援多哥政府办公楼项目部的一名预算员,金秋鹤和大家一起在工地上摸爬滚打,度过了16年基础施工最艰难的日子。他通过自身学习,用心向同事取经,先从能读图、会读图、了解建筑名词的方向开始,不断提高自己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完善自身的业务水平,工作技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利用工作之余,他积极的进行BIM软件的学习,力求提高工作效率。
范兴勇
“一专多能”,积极学习
尼日尔项目部预算员范兴勇,年出生,来自陕西。年7月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管理专业。
今年3月份来到尼日尔伊斯兰大学项目部,受命接替项目预算工作,突然面对40度高温,需要时间的调整适应。工作接替的任务压力巨大,一个月需要完成交接3年的预算财务相关工作,他积极面对,认真听前辈的讲解,一页又一页的翻看以往资料,加班加点尝试独立完成工作。如今,三月有余,通过不断学习,能独立承担项目预算工作,他说感谢公司给予我学习与成长的平台,之后也会不断学习,为工程的结算做好充分的准备。
魏志鹏
“年少爱追梦”
尼日尔项目部安装技术员兼英语翻译魏志鹏,年出生,来自安徽省蒙城县,年7月毕业于安徽建筑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年10月份,20岁刚刚大学毕业的魏志鹏加入了尼日尔伊斯兰大学项目部管理人员的队伍中,尼日尔天气恶劣,年平均气温高至30多度,还伴随着偶尔的沙尘暴天气,目前为止他已在现场持续坚持了20个多月的工作,他说:“世界这么大,我也想出去看看,在最应该奋斗的年纪不能选择安逸,趁着年轻,只想闯闯看,看看自己到底能走多远,感谢公司给与了我学习和成长的平台,让我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再迷茫。”
陈伟佳
努力成长,实现自我
尼日尔项目技术员陈伟佳,年出生,来自江苏南通,年7月毕业于南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作为尼亚美伊斯兰大学综合楼项目的技术员兼英语翻译,他已经来到这个项目将近两年的时间。虽然不是从项目的开头加入项目的,但这两年时间,和大家一起在工地上努力奋战,经历了主体的结构,装修,他从毕业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转变为一个肯吃苦耐劳的工程技术人员,成长了很多。由于国际项目和国内项目在流程和操作上的不同,监理的验收和批复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和监理打交道的过程中,他明白了国外人思维和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不同,从而尽量让他们在他们的认知里满意。同时他还锻炼了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能够流畅的与监理交流沟通,解决施工上由于沟通所导致的问题。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他们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为了公司的海外事业,不畏艰苦,矢志不渝地坚持着自己的青春梦想,学在工地、干在工地、成长在工地,让青春在工地炫彩。
国际工程事业部赞赏
长按北京有没有专门看白癜风的医院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lili.com/nymjt/15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