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总监:封加樑
总策展:张正民
策展人:徐书瑞
学术主持:薛墨
策展助理:李路
学术支持:藏策
项目统筹:陈煌张可若
展览主办: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协办:《画刊》艺厘米
开幕式时间:年5月25日15点
学术研讨会:年5月25日开幕式之后
展览时间:年5月25日—年6月20日
地点:南京市文苑路1号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
前言
曾经,一本外文画册会被翻来覆去地看。作品之外的信息往往更能引起我们的兴致。培根工作室的刺激血腥,狭小逼仄;弗洛伊德工作室的木地板以及堆积如山的白毛巾;巴尔丢斯工作室的猫和他那位穿和服的日本妻子;里希特在工作室骑自行车;杜尚,他好像没有工作室,只记得似乎永远下不完的国际象棋......这些看似艺术生产的“剩余物”所构成的物质世界的背景,透露着艺术精神侧面的信息。培根对自身的性别认同,巴尔丢斯的东方情结,杜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优雅.....都从另一个向度构建或扭转了我们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判断。我们似乎由此走进了艺术的后台。
新世纪的二十年,互联网实实在在地把世界圈定在一块小小的屏幕,我们常常会产生世界无限敞开的错觉,被不断拓宽边界的当代艺术既无处不在又不可触摸,在一个缺少焦点和中心的领域,艺术家和观者在某些时刻都成了自说自话的人。共识性的缺失,使个体的自我确立变得匆忙、轻易、充满幻觉。在客体的摄入和意义的呈现两端我们都面临着难以跳脱的遮蔽。纪德笔下的盲女吉特吕德想象中的世界干净得让人感动,“在我们的脚下,色彩斑斓的大草地像一部打开的书,斜放在山坡书桌上在黑影下它发蓝,在阳光下它放黄光......”也许只有她成年而复明的那一刻,可以依凭初来人世的纯真目光来对照自己记忆的感知。今天,我们的观看经过了历史经验、知识系统、权力规训.....的层层滤镜,显像时已经是视觉的偏见,纯粹地观看几乎不再可能。每个个体栖身的局域,都有一整套游戏规则。我们常常被局域的游戏规则所捕获,陷入一种熟练的规则之内的“获胜“。局域的“趣味真理”一旦形成,让自身有所收获的环境,会反过来构成巨大的遮蔽,如果面目各异的作品背后,常常是创作逻辑、参照系统、主体预设等核心部分的雷同,那么此丰富多彩的样貌,反而成了具有讽刺意味的表征的繁荣。对话常常陷入抽离了背景的语言游戏,难以切中命题的关键。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艺术而言,展览似乎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展场,作品与观者相遇。我们都清楚,一件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赖观者的赋能与重建,在这个临时性的场域我们和观者共同面对作品,创作者在展厅也可以暂时性的变身为观众,既面对的陌生的作品也要面对陌生的他者,平日里工作室的作品也在此变得陌生。我们要和观者在输出的端口共同面对相似的窘境——敞开是有限的。展场的呈现始终是平面的、局部的。这里面既有创作主体有意呈现和保留的选择,同时一种主体的无意识也随时在场。材料媒介本身又是另一重遮蔽,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波兹曼说:媒介即隐喻,选择一种媒介就是选择了一种限制,就一定具有某种不可避免的不透明性。艺术在此藏身,也在此偏离,偏见与误读宿命般如影随形。观者面对的遮蔽与限制也许更多。解读作品的切口与取向、意义的延展和构建完全不可预期。作品一经面世,就再也不受我们的控制。我们能做的似乎只有在输出的一端,实现有限的撕裂。
在这个展览中,我们呈现了多种媒材形式的作品,参展的艺术家,个体身份、社会角色各异,取法来路、价值认同、审美趣味也是全然不同的。我希望不同身份背景的观众中都可以在此获得主体升维的触点,也希望由此触发创作者彼此的反观,共同重新审视审美趣味的盲区以及主体确立的干扰。在完美的作品之外,我们同时展出了在我们欣赏作品时常常忽略的部分(工作室的器具、音乐、未完成品.....),相信艺术的侧面是等价的,但愿走进这个展场的每一位观众都可以获得我们当年读画册时的兴致,通过这些被遮蔽的,被忽略的“剩余物”,打开被作品完整的表层所掩盖的生产逻辑与主体状态。在创作主体构建的单向度的意义之外,另有发现。
最后,我还想提及,展览——作为呈现艺术的媒介。既是艺术的打开方式,也同样构成最不易察觉的遮蔽,展览貌似艺术完成态的终端,其实也是艺术得以展开的开始。展览的机制,展场的环境,以及我们常常要参加展览而形成的一种下意识反应,都会不自觉地反向塑造我们的创作逻辑。常常在创作之初便开始启动的自适应模式,尺寸,重量,灯光,悬挂方式......都是会影响我们的每一项决定。我想重提,每一个展览的敞开都是有限的,透过这一有限的敞开所引发的思考则是至关重要的。
徐书瑞参展艺术家
(*以下排名按姓氏拼音)
卞少之、付帅、葛辉、郭东来、黄立言、姜培源、刘佳玲、牟昱桥、武小平、鄢来超、杨欣嘉、耶苏
艺术家作品
卞少之,年11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专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Kathy布面油画85cmx60cm
爸爸,你知道吗?章鱼有三颗心脏布面油画80cmx80cm
付帅,生于山西太原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获学士学位,赴德国卡尔斯鲁厄美术学院交换留学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获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天津。
结构研究装置
结构研究2装置
葛辉,年出生于江苏,现生活工作于上海。葛辉的绘画聚焦于对形体、形状的研究,擅长将人体、动物、植物的形象视作独立形式元素,在拆解后重新整理、描绘,最终呈现出超现实的景观。通过视角和焦点的不断转移和运动,葛辉将独立的局部构建成富有张力的结构体系,并在在反经验的画面阅读中建立新的秩序。多余的故事布面油画xcm-
从来就没有准备一则故事布面油画xcm-
郭东来,生于北京,毕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美术学院视觉艺术系LucaCaccioni工作室获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无处遁形装置综合材料cmXcmX22.5cm
其生若浮装置综合材料cmXcmX15cm
黄立言,生于广东,硕士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姜培源,生于中国江苏,现工作生活于北京。TPS-59ACRYLICONCANVASXCM
TPS-61XCMACRYLICONCANVAS
刘佳玲,出生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罗马美术学院,至今创作生活于北京。黑鸟一宣纸胶丙烯56x43x38cm
花宣纸胶丙烯78x70x30cm
牟昱桥,年出生于西安,现居重庆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