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尼亚美 >> 尼亚美简介 >> 讲座回顾视觉艺术教育的创作思维培养路
年4月28日下午,来自大洋彼岸旧金山的艺术家金锋老师为人文学院艺术教育视觉艺术实验班的学生开展了视觉艺术教育的创作思维培养路径探析专题讲座。
金锋
美国雕塑家协会,旧金山艺术家协会,亚太雕塑家协会,
东湾艺术家协会与阿拉米达艺术家协会会员;
曾任美国亚洲现代艺术会社常务理事。
作为学贯中西的金属雕塑家,虽然在海外生活十几年,金锋老师仍然以东方人的眼光看待西方。西方艺术圈的浸润也给了他重新思考东方文化的独特环境。他的金属铸造和金属上色技术纯熟,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转换冲突下,用不同的文化思维去再思考和再发现周围的事物。
“艺术是什么?”
金锋老师通过回溯自己的童年经历与创作历程,提出艺术创作需要严肃认真地胡思乱想。艺术不只是教会学生技术问题,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艺术创作,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艺术创作从某种角度上讲是有一定规律的,艺术创作本身也是一种创造出来的、在规律中不规律的事情。突破规律,在吸收借鉴中不断产生新的创作思维和创作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创作者循规蹈矩与打破常规之间的界定,学习借鉴、创作反叛之间的联系,遵从一定的艺术创作规律,以及转变学习方式、吸收借鉴的方式与心态。
“艺术是什么”这个论题自古悬而未解,但艺术对于人的发展有不可代替的价值却是共识。
艺术培养的是直接的感觉经验,知识的合理来源在艺术看来是非冥想的闪念和顿悟。艺术的目标,旨在直接联系人与经验,架起词语和非词语之间以及严密逻辑和情感之间的桥梁,以便更完美地理解整体世界。
从教育层面理解,艺术是认识人类和人类社会的重要学科,艺术意在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推理、想象、创造、平衡等多种思维方式,在交流、自信、自尊、自律、合作等认知、技能、情感因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便培养完整的人。
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专业艺术媒介和方法,能积极调动儿童进行艺术活动的热情。儿童在艺术实践和共享过程中能够发展自己的情感与知识,创造力的激发是视觉艺术教育创作思维的核心。经过与金锋老师的互动,同学们不但了解了视觉艺术教育思维发展的途径,更认识到了自身专业之于儿童视觉艺术教育发展的意义,拓展了视野,受益匪浅。
讲座之后,“什么是好的视觉艺术教育?”这一问题发人深思。一些现有的美术教育仅通过丰富媒材提升视觉效果,本质上仍然是亦步亦趋的概念化示范,儿童的自我的表达得不到重视。一堂好的美术课不是通过套路获得作品成功,而是帮助孩子进行自我表达,促进孩子心与灵的成长。
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教育教授ViktorLowenfeld说:“当你把孩子送到美术班的时候,一定要确保这是一个儿童美术班;也要确保这个美术班的目的只有一个:帮助你的孩子表达自我。”
儿童天生就具备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天生就是艺术家。儿童视觉艺术教育的创作思维培养路径归根到底是要呵护儿童对生活与对人的热爱。以此,实现儿童对自我生活的自我表达。
西安欧亚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儿童视觉艺术实验班
撰稿
魏菊芳
图片
周俊
编辑
刘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