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尼亚美 >> 尼亚美地产 >> 北海最美女医生飞机上救助外国乘客去过
年1月末中国(广西)第19批援尼日尔医疗队回国,这在这批援尼日尔医疗队中唯一一位来自北海的医生,就医院家庭病床科、老年病科、全科医学科的主任,陈红斌医生。她做为整个医疗队中为数不多的女医生,肩负着更大的使命。
接到援非通知既激动又纠结,是家人的力量让她踏上征程陈红斌医生年生人,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医院任职,从医已经27年。这27年里陈红斌医生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救治了无数病人。陈红斌医生觉得自己也许因为性格使然,本身就比较喜欢创新,又对走向世界的渴望。所以在年的2月3日,她看到、《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选派援外医疗队员的通知》的文件之后,心中莫名感到一种激情,经过反复思量,她终于在援非报名的最后一天,递上了报名申请。
报名申请援非是需要家属同意的,身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其实在家庭上倾注的情感要比一个男人更多,再加上女人先天和男人不同的身体素质,所以援非医疗队中的女队员往往都是少数。而面对离家一年,并且要到时不时会发生武装冲突的西非国家工作生活,家人更是有所顾虑。陈红斌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她年迈的父母以及在本院工作的弟弟和女儿,经过大量对非洲及援非医疗的了解,才放下了包袱,改变态度全力支持陈红斌的决定,并以援非为傲。
半年攻克法语,经过层层选拔才脱颖而出就这样陈红斌和广西其他地区的医生,一起来到南宁的广西民族大学参加援外医疗专题培训。陈红斌在民大培训了半年法语(非洲是法属殖民地,官方语言是法语),还有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国际形势与外交、外事政策与纪律、国家安全、援非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热带疾病防控、伊斯兰教常识以及各种野外生存救护拓展活动等等课程。
这半年的学习让陈红斌真正了解了援非医疗工作的神圣和伟大,作为我国外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医疗队员不仅仅是援助他国治病救人,同时援外医疗队是我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友谊与合作的重要桥梁。▼陪同中尼院长接待尼总统府巡视员考察开业情况陈红斌知道西非的环境非常恶劣,条件非常艰苦,还会经历一些战乱、传染性疾病、气候和心理各方面的严峻考验。但是她坚定只要自己可以被选上,就会竭尽全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
虽说援非条件艰苦,但是也并不是谁想去都可以去的,能够加入援非队伍中的成员都是各方面均衡发展的优秀医生。陈红斌正式其中的一个,她经过半年的语言学习,通过了法语的口语及笔试的测试,然后又参加各种考核,比如业务能力、在培训之间的各种团结协作、应急能力、自救救人、无私奉献精神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等表现。最后通过到派员单位科室、主管科室领导、人事部门、当地卫计委进行调查考核。
经过层层考核,最终在年10月21日,自治区卫计委国际交流部的领导来到民大宣布了首批入选第19批援尼日尔医疗队先遣队10名队员名单,陈红斌说:“当听到我的名字在入选之列,并兼任重要的出纳工作的时候,真是自豪感爆棚!”
飞机上救助外籍旅客,所有人为中国医疗队点赞年1月13日中国(广西)第19批援尼日尔医疗队踏上赴尼日尔的援非征程,中国到尼日尔的飞行时间约22个小时,需要辗转两天才能到达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就在长时间的飞行途中,飞机上一位异国乘客突然发生急症,就在机组成员手足无措的时候,陈红斌站了出来,她凭借自己的医疗知识和随身携带的药品,成功救治了这位乘客。
陈红斌回忆:“当时整个飞机上的人都为我们叫好,那些外国人一直在用法语说中国人真棒。当时那个心情真是特别自豪,在国内可能不觉得怎样,但是一出国,一面对外国人,这种祖国荣誉感就会特别强。”
干燥炎热的气候,肮脏的环境就算做了再多功课也想象不到虽然陈红斌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明知道自己是要到一个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国民经济收入位居世界倒数第三)去进行医疗援助。但当飞机刚落地放眼望向窗外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到处都是大片黄泥沙土,而黄泥沙土的机场周围仅停落着几架小型飞机,走出机场出口就像回到国内五六十年代乡镇汽车站的候车厅。办好手续入关,机场外早已安排好的军援组、18批援非老队员、我国驻尼经商处的负责人以及中资企业的接待车辆把行李和队员一并接回了医疗队驻地。▼医院驻地当车辆走过市区街道时,车窗外就有单个的或三五成群瘦小的身影背着碗盆、伸出黑乎乎的小手向队员们乞讨,老队员叫陈红斌他们不要搭理,因为一旦心软给了他们钱,后面就会有成群的人蜂拥而上,到时无法收场。除去乞讨的难民,沿途随处可见的就是街道两旁的垃圾场,垃圾场里有还有人在“寻宝”,周围还有瘦弱的牛羊群在觅食。环境简直比想象中的差太多了,甚至比我们国家的农村还差。
而对于陈红斌来说,尼亚美当地的环境、气候和自己生活的北海简直有着天壤之别,那里一年四季都处于高温、干燥状态,室外温度一般30-60多度。相较于北海常年湿润的气候,尼亚美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火炉,炎热的高温,加上比邻撒哈拉沙漠那种干燥的环境,甚至都很少出汗。▼与津德尔点守门人一家另一方面,整个西非地区的安全局势也不稳定,平常除了去上班,一般队员们很少外出,需要外出即使是散步也要求有三个以上队员才能出去,出了驻地门外所有的道路都是一片黄沙,在驻地周围散步一圈回来,白跑鞋就变成了黄色,而且鞋内装满了泥沙。上街购物、买菜一般都由当地的专职黑人司机带路去买,买完也很少在街上逗留,就要立即回驻地。所以极其枯燥的业余生活,也是对一个人心理素质的严峻的考验!
生活条件差,物资匮乏,队员们都要自己种菜陈红斌医生回忆,他们当时在尼亚美最大的生活困难,就是每日停水停电和网络不通畅,每天停电无数次。之前的老队员驻地环境十分艰苦,经常停水停电,备受炎热天气的煎熬,还有蚊子、苍蝇的肆虐。▼津德尔点新老队员固资交接虽然陈红斌他们去的时候,驻地有所改善,由我们中国重新援建了医疗队驻地,还安装了发电机,停电时可自动发电。但是网络不给力是另一个需要克服的困难,想家思亲的时候发个短信半天也发不出去,加上和国内有七个小时的时差,和家人交流非常困难,有时只能翻翻以前的照片短信以解思亲之苦。
因为环境卫生极差,尼亚美到处都是蚊子和苍蝇,即便利用各种防蚊方法也防不胜防,刚到不久就有两个队友患上了疟疾,好在医疗队自己备有抗疟药物,一有发烧、感冒症状第一时间就要去查疟原虫,十有八九都是疟疾,确诊后立即用药,一周到十天左右会好转。在那种环境下若有感冒、发烧症状绝对不能拖延检查、治疗的时间,一旦拖延导至脑疟疾就会危及人的生命。其实陈红斌也曾患疟疾,并且是医疗队疟原虫最高的,但她还是照常工作,没有休息一天。
▼为中资机构员工诊治另外尼亚美的生活物资非常匮乏,肉类倒是品种丰富,还不贵,但是蔬菜水果稀缺,为缓解这一问题,队员们在驻地沙化的空地开垦种植,播撒下绿色的希望。其实凡是有中国人居住的地方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只要有地,中国人就会想方设法把它变成沃土。陈红斌医生也去过当地几家中资企业参观,他们也都把自己的周围环境变得漂亮起来,这里真心为中国人的勤劳、勇敢、智慧而骄傲。
文化、认识的差异让医疗队的工作开展的十分艰难因为中国对援非策略有所改变,从以前援助的三个点撤回首都尼亚美一个点,而陈红斌他们的10人团队要做的就是完成,从年开始策划的,联合尼日尔政府在首都尼亚美援建一家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医院,全院配备张床位,设有常规诊疗科室,同时还设有16间手术室、血站和住院部等。
医院可医院,也是尼日医院。医院的各科室都要配置现代化诊疗设备,医院不仅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还将作为医疗机构培训示范中心。目前这医院已经成为尼日尔乃至西非地区规模最大、医院,为尼日尔人民提供更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提升当地人们的生活、医疗条件。
我们的计划是完善的,但是起初尼日尔政府只想设置两个科室,医院是完全不可能的,当地的医生也觉得设置两个科室是有问题的方案,于是陈红斌就肩负起协调的工作,跑了半年才最终沟通成功,开通所有科室。
然而当我国把一切物资和配置都准备好了,但还是因为海关审核慢,物资医院进程缓慢,于是陈红斌又开始协调当地中资试剂企业。最后终于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筹配好了物资。▼紧张清点药械总之在一个遥医院十分艰难,因为当地的文化差异和思想的落后以及语言沟通的问题,他们完全依赖寄希望于医院启动开张营业。所以当时的陈红斌除了每天必须做大量工作思考本科室筹备开张事宜,同时为了尽快熟练语言沟通,每天还要抽时间学习法语。
中国医疗队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一直以来我国医疗队在援尼过程中,都得到尼日尔政府和普通民众的高度赞扬,尼日尔生活条件艰苦,医疗水平落后,普通民众生病很难得到系统治疗,因为经济落后,生活保障都有困难,看病更是一种奢求,实在不得已病重来看过一次,因没钱买药(那里是医药分家,医生看病开处方,病人自己去外面买药)下次再也见不到病人来复查。至于病情是否治愈一切交由上帝阿拉处置(他们信仰伊斯兰教,信奉阿拉)。
尼日尔贫富两极分化很明显,有钱人看病也会不惜一切代价,陈红斌记得在驻地接诊过西非另外一个国家科特迪瓦的病人,因右上臂陈旧性骨折已经7年多不愈合从而导致上臂畸形,一直未作处理。
其实一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在这一年里陈红斌虽然没日没夜的在为援非医疗做着努力,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收获了人生中别样的经历,和非洲人民的友谊。陈红斌说如果有机会再让她选择,她还是会选择去,如果还能再去第二次,她也义不容辞。
医院已经正式开业,因为中国医疗队的号召我们去的时候当地只有不到10个医生,现在已经有名医生了。而我国第20医院,正在开展新的工作。
综合编辑:北海
猛戳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原帖与网友参与讨论!
赞赏
长按北京哪家医院皮肤科治白癜风好北京最正规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lili.com/nymdc/15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