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尼亚美 >> 尼亚美政治 >> 学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的插图时光一
在佩鲁贾学完语言后,便搬家来到了专业学校所在城市博洛尼亚。博洛尼亚是一座“大学城”,之所以说它是大学城,并不是因为它真的有很多大学,而是因为它有一所千年老校--博洛尼亚大学(而我所读的学校是博洛尼亚美术学院)校址分布在整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所以整个城市就像大学城一样,充满了活力,尤其是博物馆,图书馆,自习室这些公共资源非常丰富,相比安静美丽的佩鲁贾,我也很喜欢这座城市,尤其是这个城市的插图氛围,非常浓厚。
这是博洛尼亚的俯视图
每年的九月左右是美院的新生考试季,我们的插图专业是全校最难考的专业之一,因为收的中国人特别少,我们这一届研究生只有三个中国人,上我们几届的一共也只有几个而且都才毕业不久。我们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分为漫画语言和出版业插图,和本科的分科不太一样,研究生的漫画语言,我们这一届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中国人,而我们出版业插图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女生,我们下面两届有多招一个名额。虽然这个专业在传说中很难考,但是只要你的作品符合专业要求,其实也很好通过,老师是不看绘画功底的,只看你的作品是否符合专业方向。
当初我之所以选择考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大学时在图书馆看过一系列的《波隆纳插画年鉴》(这个是台版的博洛尼亚插画年鉴,所以对城市的名字翻译上不一样,还曾经误导过我很长时间),那时候就觉得那些插图好漂亮,简直完全不同于国内的那些小清新水彩大众风,这才是我真正喜欢的东西,以前在我的概念里的插图,可能看得多和接触到最多的就是CG类的插图,我以为那就是我喜欢的,后来因为一次选修课,让我彻底对这类插图失去了兴趣。因为大学时代,喜欢泡在图书馆里,看遍了学校图书馆的关于插图方面的理论书,无意间就发现了前面提到的《波隆纳插画年鉴》,现在看来是年代有点久远了,那时候这类书还只有台湾版本的,而大陆很多人都不了解这类插图,幸运的是川美图书馆居然有全套的年鉴,开启了我走上这条插图之路的大门。因为这些书,我开始改变了自己的画风,再也不画那些干瘪而违背我自己意愿的东西,自那以后我常画一些能表达我自己小情绪的插图,它们像日记一样记录着我的大学时代。
平时的一些随笔创作小插图,全都是圆珠笔画在牛皮纸色的速写本上的。
我喜欢给速写本分类,有的是专门记录随笔的,有的是专门创作的,像这个日记系列的,就全在一个速写本上,就像一首首歌一样,封存着当时的记忆。我很喜欢这种日记形式的插图,不怕别人完全窥懂你的小秘密,因为每个人看可能感受到的东西都不一样。
大学毕业后,我去了厦门,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创意产品插图设计师,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工作,每天画自己喜欢的插图,还能拿工资(虽然工资不高,可是我工作得很快乐)。上面这套动物的明信片就是那个时期的作品之一,描述了一群小动物在冬天来临时,都在各自忙碌着:那只小狐狸就像那时的我,孤独而忧郁,因为冬天来了,对于小熊来说,睡觉的时间到了,而对于小松鼠,冬天来临前一定要多囤点吃的······
为了带上所有的速写本去面试,我把以前留下的空白页都画满了各种插图,有的是写生,有的是创作。
而这就是我在等着入学面试时画的,我旁边的意大利小哥紧张到直跺脚,我都莫名跟着紧张起来了,所有只好画点什么来转移注意力,后来旁边的小哥也成了我同学。
美院的入学面试时,我就是带着这些插图的原画,也就是我的所有速写本去考的,其中有系列的插图,也有小故事的,也有商业产品的插图,上面的小动物系列是在厦门工作时画的明信片。
我早期的画大都是用圆珠笔画的,偶尔会加一些彩铅或是水彩。其实相对来说技法很单一,不过我还是很喜欢那个时期的作品,都是内心的一些小东西。
我们学校能报3个专业,我当时为了保险也报了三个专业,结果在我等着考版画时,朋友告诉我说,你插画考上了,我听了之后头也没回的就跑出了版画的考场,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进入博洛尼亚美院的第一个课程就是科学插图课,那时语言还不是很好,一上课老师就讲了一大通听不懂的,然后带着班上同学出了教室,来到了一个学校附近的动物标本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附属于博洛尼亚大学的,同时也对外免费开放,老师之所以要我们去博物馆参观,主要是因为我们这一届需要给这个博物馆画动物的科学插图,所以让大家先好好了解一下这些动物。
这是博物馆里的狮子标本,做得很逼真,还有微表情呢。
这是我们科学插图课的教室,大家都在忙着画自己的作业,墙上的作品是往届的同学们画的蔬菜。我们这个课程其实没啥好学的,就是画写实的动物,而且还被老师要求必须在她给的白色纸上画,也必须要是写实的,不许加以想像,她会给一些参考图和文字要求,然后我们可以自己找照片或者是用她给的图,照着画就好了,说起来对于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来讲,这并不难,因为中国留学生的写实能力是公认的强(可是我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因为中国留学生有好创意的少),但是这个课程对于大多数意大利同学来说就不容易了,因为他们考前是不考察写实能力的,按专业要求来做作品就好(我也多么希望国内能这样,不要只是一群只会画头像和静物的美术生),所以上这个课的时候就很痛苦,当我说我很喜欢这个课时,班上很多同学都表示不解,因为她们很多人后来联名跟老师要求换课,结果当然是没成功,不过她们成功的等到了后来下一届时老师换了,这也说明了这个课程的重要性。
尽管当时语言不够好,可是这个课程对于我来说是最轻松的,因为上课时我只要按老师(甲方)要求画就好,原本我就很喜欢画动物的。所以老师当时对我还不错,因为这个老师可是很招学生的讨厌的,在课堂上和考试时与学生吵架,平时一不符合她的要求,就直接当面说学生画得丑(意大利的老师几乎很少直接说这样的话的)。难得我能得到她的青睐,还主动在课上借我科学插图的书籍回家看,让我简直受宠若惊。
这是老师借给我看科学插图书的一些照片,后来老师还教了我一些以前这种老画的技法。
为了画好老师安排的作业,我去图书馆借了一些关于动物的书籍,画了很多速写作为练习,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学习态度,老师才愿意借我书带回家去看。要知道那些书她平时可是锁起来的。
以上是这个课程的一部分科学插图作业,后来原画全部拿去参加了在那个博物馆的科学插图展了,至今还在博物馆挂着,我连扫描都没扫,可惜了我的画。
这就是在标本博物馆展出的原画之一
这是我们的主课,插图技法课,第一学年的老师是一位比较老的插画家,所有作品都是一些风格比较老的,基本功扎实的作品,作品类型涵盖也很广泛,所有出版类的插图他都有,尤其是杂志类的。他偶尔会让我们做一些光影的练习,老师打印了很多他画的速写,然后让我们画光影,平时最多的还是给他看我们的一些作业,因为在刚开学时,老师就布置了期末的考试作业,各种类型的插图,比如杂志插图,海报设计,书籍插图等。因为他住米兰,每周上课都要赶着火车过来,偶尔会迟到,第一次课就迟到了(意大利人迟到或不到是很正常的),当时还下着雨,只见老师一手提着画袋(应该很沉),一手拿着雨伞,手都在颤抖,因为他实在太老了。后来因为大部分人不喜欢他上课的方式,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学到,而且还老迟到,太老了,在开年会(系主任组织的班会,一年一次的样子)时很多人都这样跟系主任反映到,当时我都以为我听错了,因为在刚开始上课时,同学们都一个颈儿的夸老师很厉害,后来慢慢都不怎么来上课了,因为都觉得只要给他看作品就好了,没想到开会时这样说他老人家。由于这一反映,到第二学年学校就把他换了,以后都没再来过了,想想我都觉得那老师好可怜,其实他的课虽然没有教很多教条的东西,但是对于对插图的类型和认识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可能不适合她们想学技法,想画自己擅长的插图的同学吧。要是在中国,这是不太可能出现的情况,开会讨论一下就把老师换了。
这就是主课作业里的书籍《献给阿尔吉利的花束》插图之一,老师教用咖啡来作画,也是因为这个课,让我全方位的了解了插图是什么,服务于什么,不单单是绘本,图书这些东西。
这是我们的摄影课,课上老师让我们实践操作了很多不同的摄影设备,还有洗照片的暗房实践课,我还自学尝试了一下双重曝光,这是摄影课最好玩的环节。然后考试是要求创作一个30多页的故事或是系列作品,最后打印出来贴在moleskin的本子上,做成一本连页的册子。以上是我这个作品的其中几页,讲的是一个女孩梦见自己变成了木头人,差点被大鱼吃掉几经惊险最后惊醒的梦(模特是我的同学和我做的木雕)。这个课的老师很年轻前卫,小有名气,但是我不太喜欢他,因为明显感觉得到他对外国学生不是很好,只跟班上几个叽叽喳喳的女生走得近,所以那几个女生自然也很喜欢他,这一点和国内的感觉比较像。
这是我的补修课,因为我大学不是插图本专业,跨度越大,补休的就越多,有的同学要补三门课,好在我的补修课都不是太难,一个是插画主课,是和本科一起上的基础课,另一门就是插画史,理论考试太不容易了,现在想到都想流泪。
这个是在补修课的插画基础课里画的《满月》的storyboard。
这是《满月》的成书。
这个补修课的老师是位满头白发,浓浓眼妆,举止优雅而严厉的女老师,我们总会因为她的一头白发去猜她的年龄,因为她看着很年轻,却有一头自然的白发。她很喜欢佩戴东方元素的配饰,喝热茶,总是带个巨大的玉佩或手镯之类的首饰项链,相当的个性。她也是我入学专业面试的老师之一,在课上她要求画一个十几页的连页黑白故事,最后做成绘本作为考试作业。大家的文本都是同一个,于是就有了后面的《满月》,在画这个草图时,老师居然还记得面试时我画的那些树,这让我倍感意外和高兴,说明我的画让她记住了。
研一里除了这些专业课,还有一些理论课,大都是在讲艺术史论的,比如插图史,图形学,符号学之类的,好在在国内时我已经学过艺术类的课,所以在听这些理论时,也不觉得太难理解,就是考试可能对我来说比较困难,因为全部都是口试,语言是我们中国留学生的死穴。
在研究生的第一年里,除了本身的课程和补修课以外,几乎有时间就是在想作业或在画作业,虽然每天上课超级累,因为语言没那么好,每天都是在烧脑细胞,还要适应上课的时间,课程安排又满,每天上完课,天早已经漆黑了,感觉像加了很久的班一样,总是心累到不行,好在唯一能支持我的就是每天接触的都是我喜欢的专业知识,学到了很多东西,痛苦并快乐着。一直到第一学期考完试,心里的所有大石总算落地了,再艰难也总算挺过来了。
最近实在太忙,都没怎么更新,
谢谢大家仍然还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lili.com/nymzz/22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