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尼亚美 >> 尼亚美政治 >> 尼日尔西部非洲国家之十三
尼日尔血色沙尘暴
尼日尔共和国(法语:RépubliqueduNiger),通称尼日尔,是西非内陆国家之一,因尼日尔河而得名,首都尼亚美,是西非最大的国家。其土地面积有80%位于撒哈拉沙漠。人口约万,其中大多数聚居在该国的最南部和西部。尼日尔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为尼亚美,位于尼日尔西南角。
自独立以来,尼日尔人生活在五部宪法和三个时期的军事统治之下。年发生军事政变后,尼日尔成为一个民主的多党制国家。其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几乎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根据年所统计的资料,尼日尔是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最低的国家,亦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
1.地理概况
面积(约.7万)
国土面积:1,,平方公里(世界第22名)
水域率:0.02%
首都:尼亚美
最大城市:尼亚美
2.历史人文
人口(约万)
以下资讯是以年估计总人口:22,,人(世界第57名)
人口密度:13/平方千米(世界第名)
官方语言:法语
官方文字:法语
民族:豪萨族、哲尔马-桑海族、富拉尼族、图阿雷格族、卡努里族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
主要节日:独立日(年8月3日)
3.政治文化
国家宪法:《尼日尔共和国宪法》
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国家政权:尼日尔议会
政治体制:半总统制
4.经济实力
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
年估计总计:.88亿美元(第名)
人均:1,美元(第名)
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汇率)
年估计总计:75.10亿美元(第名)
人均:美元(第名)
5.其他
人类发展指数
年估计:0.(第名)低
中央银行:西非国家中央银行
货币单位:西非法郎(XOF)
补充
1.历史
公元8至16世纪,在尼日尔河中上游地区先后出现过三个强大国家: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11至18世纪在乍得湖地区兴起了博尔努帝国。加纳王国和马里帝国的统治中心虽然不在尼日尔,但通过贸易往来而对该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尼日尔的西部和中部都曾经是桑海帝国的一部分。
7年~年被法国占领,年成为法国殖民地(法属尼日尔军管地),年代并入法属西非。
年8月3日独立,哈马尼·迪奥里成为首任总统。年4月,武装部队参谋长赛义尼·孔切发动政变夺权。孔切一直掌权至年11月去世,由阿里·赛义布继任。年3月,马哈曼·奥斯曼在该国首次民主总统选举中胜出,不过他的政府在年1月被军人发动政变推翻。坦贾·马马杜在年11月当选总统,年12月成功连任,后于年2月18日被军队发动政变推翻。
2.政治
实行半总统制(注:半总统制指同时具有总统制和议会制特征的共和制政体)。总统为国家元首、行政首脑和武装部队统帅,通过两轮多数选举产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即将任满两届总统任期的坦贾在年提出修改宪法,更改连任限制,引起争议。
总理为政府首脑,由总统根据议会多数党团的提名人选任命,对议会负责。
年当选的总统坦贾·马马杜在年2月的军事政变被推翻。
3.经济
农业是尼日尔最基本的经济生产部门。但由于长期干旱,粮食长时间不能自给。畜牧业是尼日尔的经济支柱之一,在出口贸易中仅次于铀矿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15%~20%,占外汇收入的50%。此外尼日尔是铀元素出口国之一,尼日尔的铀矿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现已探明储量为21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居世界第五位。年,尼日尔成为仅次于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世界第四大产铀国。此外尼日尔的采金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主要产金地是萨米拉(Samira)和利比里(Libiri)。并且尼日尔有比较丰富的磷酸盐,储量达12.5亿吨,居世界第四位。此外,尼日尔的煤炭和石油资源也比较重要。
4.宗教
尼日尔是一个世俗国家,施行政教分离制度,该制度由年的宪法所保障,并且规定未来的修订不得改变尼日尔是世俗国家的状态。同时,宪法也保障宗教自由。从10世纪开始广泛传播的伊斯兰教深刻影响了尼日尔的文化和人群。超过99%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当中约90%是逊尼派,约5%是什叶派;其余居民信奉原始宗教、基督教等。
5.教育
尼日尔教育水准十分落后,成人识字率只有16.5%,妇女更低,只有7%。
目前尼日尔有两所大学,一所是尼亚美阿卜杜·穆穆尼大学,另一所是设在萨伊地区的萨伊伊斯兰大学。前者是国立大学,后者是伊斯兰会议组织开设的。
6.与中国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尼日尔共和国年7月20日建交。年6月19日尼过渡政府宣布同台湾当局“复交”,7月30日中国政府宣布中止与尼外交关系。年8月19日中尼复交。此后两国关系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走进非洲--贫穷的人们并没有丧失尊严,因为贫穷不是他们的选择
無知產生偏見,了解多一點,多一些寬容
建設祖國,maytheworldpeac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