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美

16岁的她说,只保护热点的未来,是一座又

发布时间:2022/1/28 16:13:29   
在物种大规模灭绝的人类世(Anthropocene),“生物多样性热点”(BiodiversityHotspots)为保护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热点往往以“不可替代性”和“脆弱性”的面目,吸引着保护工作较为丰厚的投入。但凡事都不会那么绝对,反过来想,只有物种多样性极高的区域,才是“不可替代”且“脆弱”的吗?科学家提出了生物多样性冷点(BiodiversityColdspots)的概念。“热点”的概念想必大家都晓得了,可“冷点”是怎么回事呢?小蚊子童鞋将在这篇文章中为大家介绍这个“冷”知识。而在热点与冷点之间,她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年,英国生态学家诺曼·迈尔(NormanMyers)提出“生物多样性热点”(BiodiversityHotspots)的保护策略。随着人类世的到来,人类活动导致生物多样性逐步丧失,物种灭绝,生态系统逐步退化。在全球各地都面临不同程度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情况下,各种保护策略被提出,用各自迥异的衡量标准,找出地球上最需要被保护的“优先”地区,以便能够最有效地投入有限的经费和资源,来达到最佳的保护成果。而“生物多样性热点”,则是这众多策略中的其中一种。自从提出到现在的30多年来,热点保护策略成为现今最重要的保护生物学概念之一,主导着从草根NGO到国际保护组织的许多保护决策。为什么在众多的保护策略中,“热点保护”策略能够脱颖而出?为什么有些专家又担忧,基于“物种多样性”的热点保护,或许会带来不可挽回的问题?

01生物多样性热点是什么?

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Biodiversityhotspot)是地球上物种最特有也最受威胁的生态区。之所以叫“热点”,是因为它们在较小的区域内包含了丰富且特有的物种数量,也就是包含了极高和极特有的物种多样性。这些热点区域由两条清晰的规则所定义:不可替代性(irreplaceability)和脆弱性(vulnerability)。一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必须包含种只在这个地区能见到的特有维管植物(也就是世界上所有植物的0.5%),同时70%的栖息地已经被破坏。从迈尔年定义以来,生物多样性热点从10个增长到了36个,包括中国的西南山地、东喜马拉雅山地,和中国南部沿海连接的印缅区域。世界上的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不同颜色的热点只是方便在图上区分,没有等级差异。图片来源

ConservationInternational。

生物多样性热点VS高生物多样性荒野地区

正因为标准包含了“特有”和“受威胁”两项标准,生物多样性热点和纯粹拥有“最多物种”地区是不一样的。比如,大部分区域未受到破坏的亚马逊丛林和刚果丛林都未入选热点区域。这些地区,都被归类为“高生物多样性荒野地区”(highbiodiversitywildernessareas)。通过以上两条标准,我们找到了世界上特有物种最多又最亟需保护的地方——这36个位点只占了地球2.3%的陆地面积,却拥有着世界上一半的植物种类和42%的脊椎动物。世界上最“热”的五个生态系统:马达加斯加岛、大西洋沿岸森林、赤道安第斯山、巽他古陆和加勒比诸岛,只占地球0.4%的土地,却孕育了地球五分之一的植物和六分之一的脊椎动物,同时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区域。比如马达加斯加群岛,80%的物种都是地球上独一份,还拥有着狐猴科这样的特有科,但原生环境被破坏近93%。而截止年,每年还有五万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森林消失。正因为拥有大量特有物种,又面领着极大的灭绝风险,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lili.com/nymly/225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