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尼亚美 >> 尼亚美旅游 >> 兴业原创保健食品的ldquo爱恨
作者简介
宁夏兴业律师事务所
杜芳馨
专业领域:金融、保险、医疗、市场监管
“鱼油、葡萄籽、护肝片,今天你吃了吗?”,“人参、当归、马鹿茸,今天你泡了吗?”。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养生”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在“”,“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下,年轻人们毅然决然地接过了“养生”这面大旗,由此保健食品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但是所有的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在保健食品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笔者愿意在这里唠叨唠叨。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一、保健食品与保健品、药品的关系
首先,保健食品与保健品的关系。
通常在生活中,老百姓将保健食品称为保健品,其实这是不准确的。保健品并非法律上的概念,它只是具有保健功能的产品一种泛称,诸如理疗仪、具有保健功能的床垫等等都是保健品。保健食品在法律上是有过明确的界定。1年原卫生部在颁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已废止)中将保健食品定义为: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食品药品管理令第19号)(已废止)中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年10月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刊发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问答》中首次以官方的公开的文件中明确了保健品与保健食品的区别。其中在“基本常识”部分指出保健食品具有明确的法律定位,其就是食品,监管的依据为《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保健品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位,而非食品或保健食品。可见保健食品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有自己的一套法律规范,保健食品不能一概称之为“保健品”。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其次,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关系。
??1、定义的区别。保健食品是一种功能性食品,具有辅助调解人体机能的作用,它最关键的是不能以治疗疾病为目的。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药品一般需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2、批准文号的区别。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有两种,年以前是卫生部监管保健食品,故其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年以后的保健食品由食药监部门监管,其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J),字母G指国产J指进口。药品的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1位字母+8位数字,试生产药品批准文号格式为国药试字+1位字母+8位数字。所谓“1位字母”,即常见的H、Z、B、S、T、F、J,它们代表的意义依次为:化学药品、中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整顿的保健药品、生物制品、体外化学诊断试剂、药用辅料、进口分包装药品。“8位数字”中第1、2位为原批准文号的来源代码,其中“10”代表原卫生部批准的药品,“19”、“20”代表年1月1日以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其它使用各省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代表原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药品。“8位数字”中的第3、4位为换发批准文号之年公元年号的后两位数字,但来源于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仍使用原文号中年号的后两位数字。“8位数字”中的第5至8位为顺序号。
??3、标识的区别。保健食品应当有“小蓝帽”的标识。药品中非处方药必须有OTC标识,其中甲类OTC的标识为红色,医院药店销售;乙类OTC标识为绿色,医院、药店、超市等地方销售。没有OTC标识的但批准文号是国药准字的药品都属处方药,购买必须有医嘱。
??4、广告宣传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八条规定对于保健食品的广告宣传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即广告不得含有(一)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二)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三)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四)与药品、其他保健食品进行比较;(五)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保健食品广告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药品中处方药是严禁在大众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对于非处方药的药品广告也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以国务院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为准。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二、保健食品的定价虚高的原因
保健食品价格的高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动辄几百上千的标价比比皆是,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保健食品的定价机制
大家去药店购买药品或者保健食品会发现,一些药品和一些保健食品的成分是一样的,比如辅酶Q10,本身辅酶Q10是一种不仅能给心脏提供动力,还具有卓越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功能,能预防血管壁脂质过氧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脂溶性的醌类化合物,它既可以是药品,也可以是一种膳食补充剂即保健食品。但是两者的价格差距非常的大。作为药品一瓶三四十元,作为保健食品一瓶就要两三百元,这其中的缘由之一就是大部分药品的定价采取的是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结合并给于政府补贴的方式,再加上大众对于药品价格降价的呼声一直居高不下,绝大多数药品的价格始终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反观保健食品的定价完全是依靠市场自身调节,企业自行定价的方式,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价格高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第二、保健食品过度包装、过度宣传的成本以及营销费用的巨大
保健食品为了能够吸引广大的消费者,在包装上大做文章,形状各异的瓶子,五颜六色的颗粒,礼品套盒的诱惑,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且不管其产品是否有其所说的功能,就这一身“行头”足以引起人们的购买欲。保健食品要考虑到很多经销商的利益,同时其本身的特性也决定了其需要很多广告进行推广。因此,我们经常能看到一种保健食品在各大媒体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其所投入的广告费用绝对是笔可观的数目。
另外,当一种保健食品在某个片区进行销售时,其所产生的片区人员包括临时促销人员的工资,各大卖场的费用等等,全部都要计入其销售成本,这笔费用也是很巨大的,保健食品卖的贵也是“情理之中”。
第三,消费者自身的价格逆反心理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很多消费者把价格高与效果好划等号。价格低就认为是产品本身不好,商家也正是利用了广大消费者的这一心理,在定价上做文章,这就是目前保健食品市场“先看价格后看产品”,50元的定价无人问津,元的定价供不应求的畸形发展局面。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三、购买保健食品可能遇到的“坑”
第一、购买到虚假宣传被欺诈的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的虚假宣传最典型的的莫过于虚假的“专家”、“教授”,虚假的“功效”,我们经常在宣传横幅,宣传视频甚至广告中看到所谓的“专家”们开始大肆渲染其所介绍的保健食品的“药品功能”,导致消费者对于产品错误的认知,来诱惑其购买。而且很多不法商家都是集团化分工,层层布局,有扮演专家的,有扮演使用者的,一出戏做到天衣无缝,一般的消费者根本无法看出其存在猫腻。这种违法行为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由于该类保健食品的购买人群一般是老年人,耽误病情的治疗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这给消费者以及其家庭会带来沉重的打击后果是无法预想的。另外,通常这样的受害者的人数众多,也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地因素。
第二,购买到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法律规定保健食品
当消费者购买一款保健食品时,一定要注意其标签以及说明书所陈述的内容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内容是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均不可以,且必须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2、标签、说明书中标注的主要成原料、功效以及含量等不符合国家标准。3、标明的保健功能必须符合国家的规定(国家对于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共有27种,超出该27种功能就是违法的)。4、标明的适用人群与不适用人群要符合国家的规定。如果保健食品在标签、说明书中存在以上问题的话,消费者就要提高警惕了。
第三,购买到添加药品的保健食品
近几年,不法商家为了非法利益,在保健食品中添加药品以使其具有药品的功效,这种违法行为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尤其集中在以下六类保健食品中:减肥功能产品、辅助降血糖产品、缓解疲劳功能产品、增强免疫力功能产品、改善睡眠功能产品和辅助将血压功能产品。为此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食药监办保化33号)《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第一批)》,其具体列明了该六类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称。消费者在购买此六类保健食品时应当格外提高警惕。
第四,购买到假冒的保健食品
所谓的假冒的保健食品也有几种不同的情况:1、盗用合法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名称。2、杜撰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名称。3、假冒他人的合法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盗用持证企业的合法保健食品批准文号。4、杜撰一种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消费者如果怀疑其所买到的是假冒的保健食品,可以在国家市场监管部门的网站进行查询。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四,保健食品产业的未来任重而道远
保健食品产业作为大健康产业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肯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大方向,一个朝阳行业,但是如何让其良性健康的发展,才是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出发:
第一,立法规制,法律法规严格化、统一化
鉴于目前整个保健食品行业的情况,我们国家也在多部法律中对于保健食品行业进行了规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均对保健食品领域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使得在涉及保健食品违法处理方面有了法律依据,对于监管部门进行执法提供了法律支持,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
第二,政府监管部门的整治应当形成常态化
政府监管部门作为维护保健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一道环节,应当主动开展整治,定期不定期的对保健食品市场进行洗牌,让有实力有诚信的企业进入。严格规范广告的投放,配套出台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这有助于恢复保健食品的声誉。对于那些不法商家该处罚的处罚,涉及刑事案件的,该移送的移送。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第三,作为生产企业自身要把“诚信”二字作为企业的命脉,严把质量关,形成一个良好的质量管控体系
一个产品的从市场调研,产品定位,产品研发,到最终上市,每个环节都紧紧相扣形成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做好质量把控,不断提高其产品的技术含量,营造一个与真正与健康同行的生产环境,这样才能够提升企业本身的品牌形象,企业能够长远的发展,这样的行业才能够在老百姓心中屹立不倒。
第四,培养消费者正确的消费理念,让其消费观念成熟化
消费者正确的消费观念也是检验一个行业是否规范、健康发展的晴雨表之一。如何理性的消费呢?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对健康科普知识、保健食品行业相关知识以及法律法规的宣传,让消费者能够树立正确的认知,引导消费者理性的购买。作为生产企业而言,其进行的营销应该是客观的,能够让消费者产生共鸣,真正地引领消费者进入健康的生活方式。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总之,保健食品效果到底好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只希望老百姓吃到嘴里的每一粒保健食品都是安全的、放心的,那才是王道。
欢迎投稿
xyw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