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美

鸡是怎么做到遍布全世界的

发布时间:2024/9/26 12:12:08   
朋友聚会吃只鸡,逢年过节要吃鸡,祭祀先祖用只鸡,就连玩个游戏都叫“吃鸡”。鸡,已经成了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原材料,遍布全世界。知道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鸟类是什么吗?别猜了,估计也猜不出来,直接告诉你答案吧:是鸡!据估算,世界上大约有亿只鸡,而排名第二的是一种叫做“红嘴几利鸟”的非洲麻雀,数量只有亿只。如果单纯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鸡这个族群绝对算是成功的物种。这么说你可能有点迷惑:天天被当作食物吃也算是进化成功吗?不过,如果你这么理解的话就比较明白了:进化的最终目的是存在和繁衍,数量越多当然就代表越成功。所以,数量是进化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鸡这个物种是怎么做到遍布全世界的!故事还得从年前说起。当时中国、东南亚、印度等地区有一种叫做“红原鸡”的物种,是鸡的祖先。这家伙非常机警,还会飞,一次能飞两里地,很不好抓。而且人类也没有抓它的理由:这家伙瘦骨嶙峋的没什么肉,就算抓住了连个牙缝都填不满。要说吃蛋,它一年才下六个蛋,还不够给它喂食的成本呢。可是慢慢的,人类发现红原鸡很“宅”,喜欢住在同一个地方不挪窝,逮住了基本不会自己跑掉。而且还好饲养,有个剩饭剩菜的它都能给解决了。于是下定决心:逮它!就算肉没啥好吃的,好歹也能当个宠物或者垃圾清理器用。于是,在人类大规模地捕捉和饲养下,红原鸡慢慢变成了人类生活的伴侣。最早被捕获的鸡不是拿来吃的,而是用来娱乐的。你想想看,人类的祖先们度过了一天的繁忙打猎生活之后,晚上又没电视剧可看没游戏可玩,于是围着篝火看一场斗鸡,变成了一件非常惬意的事儿……那么,鸡是怎么从娱乐用具变成了食材呢?别忘了,人类是聪明的!在长期的饲养过程中,人类发现有些鸡飞不远,有些鸡居然能长胖,还有些鸡竟然下蛋多!于是人类就着重培养这些飞不远、长得胖、下蛋多的鸡。靠着这样的人为筛选,鸡这种物种终于慢慢变成了不会飞、产肉快、会下蛋的品种,终于堂而皇之得从斗鸡场走上了餐桌。公元前年左右,鸡被带到了伊朗,然后沿着中东沿岸到达了欧亚边界、罗马尼亚、土耳其、希腊一带。大约公元前0年左右,腓尼基人带着鸡横越地中海进入西班牙。而有些鸡是从中国经由俄罗斯南部进入欧洲。因为北欧与南欧的鸡种不同,所以科学家们推断鸡是由这两条不同的路线传入欧洲的。和开始被人类饲养时的情况相同,鸡最早传入欧洲的时候也不是为了吃肉的。古罗马一个叫凯撒的在公元前51年发表了一本《高卢战记》,书里提到不列颠人吃鸡是非法的,但可以拿来娱乐。那时候遗留下来的食谱里,以鹅为食材的菜肴要比鸡为食材的多得多得多。公元九世纪,讲究简单过日子的“本笃会”在欧陆兴起,他们禁止在斋戒期间食用四条腿的动物。那么斋戒期有多长呢?不长,也就是一年的三分之一而已!聪明的信徒们很快发现,虽然四条腿的动物不能吃,但是鸡只有两条腿!于是,悲催的鸡从斗鸡场又一次走上了餐桌。再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随着欧洲“大航海时代”的来临,鸡也从欧洲走向了非洲、美洲、大洋洲。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加强自身的基因,努力繁殖,变得更肥、更会下蛋,以适合人类的需求。终于,在人类和鸡的共同奋斗下,鸡这个物种成为了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鸟类,遍布全球,用另一种方式征服了世界!最后再放一波毒,祝大家用餐愉快!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lili.com/nymjt/251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