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美

天生的老师记文话童心我最爱的周末老师

发布时间:2021/6/27 15:08:32   

看我的笔名你就知道了,我是个容易犯困的人。但有一个人包治我春困的毛病,那就是周末老师。

周末老师人如其名,活泼机智、自带诙谐,与她相处就像恰逢周末一样愉快惬意,听她讲故事我睡意全无,全程尽嗨。

这么说吧,我也看过一些艺术启蒙类的书籍和视频,但是没有一个能赶得上我带娃参加周老师讲解展览的收获大。和周老师在一起,可以越说越嗨。她讲解或者上课,效果也是满分。我屡次感慨,周老师真是个有着奇思妙想的人儿!因为她,我想变成小孩子。我常想,如果我人生艺术启蒙的时期碰到的是周老师,我的兴趣有可能会聚焦于艺术史。年过不惑遇到她也不晚——很感谢她,为我与我的两个孩子,打开一片色彩斑斓的天空。

我认识周老师是因为文话童心的“周老师带展”,那时,我与孩子见到了——

讲解起来手舞足蹈、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都在传达对于讲解内容发自内心热爱的周老师,

自备展览背景的材料,时不常来段顺口溜的周老师,

讲到忘情处,将讲义顺手交给身边的人,视细心收捡讲义的孩子为知己的周老师,

提醒父母和孩子们“室内空调太冷,穿件外套”以及“带个小垫子,随讲随坐”的周老师……

在《西方艺术年》课上,又见到——

做招牌动作启发孩子们联想名画(比如:德加的《芭蕾舞者》)的周老师,

号召妈妈们穿上洛可可服装,与孩子们一起展示、合影的周老师,

还见到——

在年会上Cosplay皇帝、头带冕旒的周老师,

一身华服,穿戴御用的黄色,

不说话以为真的皇帝来了,一开口还是那个满堂彩的周老师

疫情也挡不住周老师的热情,

线上视频课中,还是那个用精彩PPT梳理艺术史脉络的周老师,

用一声声亲切的“孩子们”提醒小观众们的周老师,

讲意大利博洛尼亚美术学院,模仿老外说中国话“我也不知(二声)道(拐音)”,

自己与孩子们一起乐不可支,哈哈仰头大笑……

因为周老师,我买了全套的《王朝物语》(ps:中野京子应该感谢她),

跟着她讲的音频故事听得不亦乐乎,疫情期间的居家隔离因此增添了色彩;

因为周老师的一声号召,我们几个姐妹奔赴中国美术馆,

在那儿的咖啡厅喝咖啡、侃大山,畅聊天南海北……

其实,周老师的天空也是被她的好老师打开的;她有关艺术方面知识的积累也源于她自身的兴趣与热爱。母亲是大学老师,周老师却偏不愿做一个像母亲一样一年到头穿裙子的“淑女”,“我妈妈可以一年到头穿裙子,因为她住在大学校园里,家里到课堂两点一线,可以一尘不染地走着去上班。”“我奔波于各展览场馆以及美术馆,风尘仆仆,有时还需要‘急行军’。”

多年来,周老师业余时间一直在做艺术类展览的讲解。在中国美术馆的志愿者队伍中,周老师是最有号召力的一个。她做志愿者有10年了。多年的讲解实践培养了她出口成章、自成风格,以及对艺术相关知识的烂熟于心。不管曾经有过多少积累,每一次预备展览的讲解,周老师都还是认认真真地,资料一箩筐、故事一箩筐,于是跟在周老师屁股后面,爱她的孩子们也是一箩筐……

她本职是给外国学生上汉语课,疫情期间,汉语课也采用视频授课的形式。镜头也限制不住周老师发挥——课上得正酣的时候,为了配合讲解以及课堂效果,她可以对着摄像头,抡起椅子……

就是这样一个爱笑的、肢体语言丰富的、表情永远在线的周老师,在与学生们(不管是年长的,还是年幼的)的相处过程中,既成就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

我一直觉得周老师是天生的老师,为什么?

首先,我觉得一个好老师要能点燃学生的热情,而要点燃别人的热情,自己本身需要是热情的,对于所讲内容也需要是热爱的,这两要素周老师都具备。讲课给予周老师舞台,一旦站上讲台,她就如歌中所唱到的“我的热情,好像一把火,燃烧了整个(讲台)……”

其次,一个好老师,要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好老师会善于依据对象的不同,以各异的方式呈现,这就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两点周老师的装备特别充足:

有一年文话童心年会,周老师分享自己制作的PPT。在其中,她化身一只小狗(当年正是狗年),来了一场时空穿梭的旅行,正好俯瞰到一堆橘色的“火苗”……拉近一看,原来是一堆穿着文话童心看展马甲(橘色)的小朋友们正席地而坐,围着周老师听讲解。闻此创意,我拍手叫绝,至今难以忘怀。

文艺复兴三杰,知其然(知道名字),又不知其所以然(又分不清)。如果是你,怎么给孩子们讲解?(下面对周老师的课程有剧透,请酌情:)

达芬奇:天圆地方人中央

拉斐尔:漂亮的妈妈看宝宝

米开朗基罗:石头的肌肉很健康

就请问——看到如此概括,你会不会产生好奇心?所以,你服不服她:)

只用“好玩”是不足以形容周老师的。她的立体在于亦庄亦谐,老少通吃。孩子们喜欢她,称她为“魔力周老师(MagicChou)”(现在孩子们英语不是都很好吗?尤其文心的孩子,你们懂的);家长们信任她,知道自己的小淘气、小调皮到了她手里,会乖下来、静下来,搭上周老师的艺术“列车”,知识蹭蹭涨。

周老师喜欢孩子,或者说她喜欢做孩子王也不为过。她的头脑中仿佛有“火星叔叔马丁”的天线,通晓“来自火星”的孩子们心里的小九九,奇招频出、招招奏效。文话童心跟着周老师成长起来的小朋友们真是颇有一批了——从文话看展到西方艺术历史年线下课,从《王朝物语》音频讲述到疫情后恢复后继续带领看展……

有的低年级的小小艺术爱好者已经临近初中了,他们在同伴面前或与父母讨论毕加索、梵高,他们在文心发起的cosplay活动中运用周老师课上学习到的启蒙画作,带着最初的懵懂与喜爱,在艺术欣赏的道路上,他们仍在愉快地走着。

童年时的热爱会转化为满满的能量。在内卷严重的今天,有时这能量是一方遮蔽的天空,有时这能量是回忆时的欢笑,有时这能量是对于未来的畅想……不管怎样,生活总需要美、需要艺术。从某种角度来说,启蒙多晚都不晚,虽然当然早有早的好处:)期盼你,也能从文心周老师的课上,找到属于你的那一方小小天空。

扫码加客服|欢迎一起聊育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lili.com/nymjj/2091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