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尼亚美 >> 尼亚美简介 >> 法国对非军事政策的演变特点及作用
法国对非军事政策的演变、特点及作用
从历史上看,法国对非军事政策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殖民和冷战时期法国非常重视军事手段,冷战结束后至21世纪前十年相对弱化,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则又呈现加强态势。
(一)殖民和冷战时期的法国对非军事政策
从殖民地时期开始,法国就非常重视对非洲的军事政策及措施,依靠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维系着宗主国地位和殖民地统治秩序,形成了在非洲的主要势力范围和对非洲实施军事干预的历史传统。自年柏林会议欧洲列强瓜分非洲后,法国开始在非洲有关地区实行全面的军事占领、征服和殖民统治,并于19世纪后30年基本完成对非洲殖民地的军事征服。法国还分别于年和年设置法属西非洲和法属赤道非洲两个联盟。法属非洲的范围包括今天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马里、几内亚、科特迪瓦、尼日尔、布基纳法索、贝宁、加蓬、刚果(布)、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吉布提、科摩罗和马达加斯加。此外,为了推行“掠夺”和“同化”政策,法国在各殖民地驻扎重兵,进行镇压、干预和威慑,军事手段在法国殖民统治中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
表世纪60—80年代法国在非洲的主要军事行动
时间
国家
主要目的
年
加蓬
政变后恢复总统地位
—年
乍得
镇压北部叛乱
—年
乍得
保护乍得政权,抵抗叛军
年
扎伊尔(今刚果(金))
从叛军手中拯救欧洲人质
年
中非共和国
推翻“博卡萨一世皇帝”
—年
乍得
帮助乍得政府镇压叛军
年
乍得
帮助乍得政府镇压叛军
年
多哥
政变后恢复总统地位
年
科摩罗
平息政变
年
加蓬
支持邦戈政权,撤侨
资料来源:AbdurrahimS?rada?,“UnderstandingFrenchForeignandSecurityPolicytowardsAfrica:PragmatismorAltruism,”AfroEurasianStudies,Vol.3,Issue1,,p.。
至20世纪60年代,在冷战格局形成、美苏争霸以及非洲独立运动兴起的大背景下,法国对非军事政策也随着其对非政策进行了调整,军事外交成为其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的重要手段。为了对抗苏联扩张以及保持对前殖民地的控制,法国与独立后的法语非洲国家建立了以防务条约、军事技术和援助条约、军事训练、军事基地和武器出口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合作”关系。至冷战结束前,法国与非洲国家签订了23份军事协议,并在22个国家驻扎军队,在吉布提、塞内加尔、中非共和国、喀麦隆、加蓬和科特迪瓦设置军事基地。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法国在非洲进行的主要军事干预包括加蓬(年)、乍得(年、年、年、年)、刚果(金)(年)、中非共和国(年)、多哥(年)、科摩罗(年)等(表1)。法国采取军事干预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对法友好的政权不受内外部攻击的威胁,以维护法国在非洲的政治经济利益”。同时,法国也通过与法语非洲国家的防务条约获得贸易特权,例如规定缔约的非洲国家只能采购法国的武器,并只能将其矿产品、原材料等产品出售给法国等。
(二)在冷战结束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期间的法国对非军事政策
从冷战结束到年“9?11”事件之前,美苏争霸背景下非洲的“代理人战争”迅速减少,美国以推广“民主价值观”为名逐步加强对非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渗透。在此背景下,非洲国家之间或内部长期被掩盖的部族、宗教、边界、资源等矛盾逐步显露并造成新的矛盾和冲突。为应对美国在非洲的扩张,顺应非洲民主化浪潮以及保持和扩大在非洲的影响力和政治经济利益,法国对其非洲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对非军事政策也在此总体框架下发生了变化。
其一,打着促进非洲“民主化”的旗号继续支持亲法政权。年6月,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发表了著名的“拉波勒讲话”,表示将支持非洲国家进行“民主化和多党制”改革,并将法国的援助与此挂钩,减少对非洲“专制”政权的政治经济援助。客观而言,这一阶段的非洲民主化对法国在非的传统政治经济利益更多是威胁而非维护,“拉波勒讲话”在某种程度上是法国应对美国在非洲推行“民主自由价值观”的一种手段。事实上,冷战结束至20世纪末,法国在加蓬(年)、卢旺达(年—年)、刚果(金)(年)、喀麦隆(年)等国的军事行动所支持的都是“非民主”政权。有学者认为,法国在非洲的军事行动“破坏了非洲国家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动摇了民主法治的根基,强化了专制政权的统治”[⑥]。
其二,军事政策在法国对非外交中相对弱化。希拉克政府对非政策的重点是通过经济和外交手段扩大在非洲的影响力。一方面,法国扩大了与其他非“传统势力范围”的非洲国家的交往,试图将其影响力扩展到南部非洲及整个非洲大陆。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于年6月访问了南非、安哥拉、莫桑比克和纳米比亚,此后南非与法国的经贸合作关系迅速升温,并成为法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⑦]另一方面,法国增加了对非援助中针对受援国的限制条件,强调必须增加受援国与法国的经济联系。[⑧]相应地,法国此阶段在加蓬(年)、卢旺达(年)、中非共和国(年)、刚果(布)(年)、刚果(金)(年)、科特迪瓦(年)、刚果(金)(年)、乍得(年)等国的军事行动规模都相对较小,其目的则更多侧重于“撤侨”“恢复和维持秩序”等(表2),对一些非洲“亲密朋友”的支持力度也大大下降。例如年科特迪瓦前总统科南·贝迪埃遭遇军事政变时,法国也完全不理会其“恢复宪法合法性”的援助请求,只是派陆战队保护贝迪埃及其家人撤离科特迪瓦。上述事实表明,法国对非洲国家的军事干预政策在这一阶段已经大为弱化。
其三,法国开始对在非洲的军事行动能力进行深度调整。冷战格局的终结深刻影响了法国的国防与国家安全战略,其自上而下的系统性“军事变革”对其在非洲的军事行动能力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法国致力于提高作战能力,减少驻军数量。在法国分别于年和年发表的《国防白皮书》和《—年军事规划法》中,职业化军队建设、重构国防手段及发展新一代装备成为重点内容。虽然法国在此期间关闭了喀麦隆和中非共和国的军事基地,并逐步削减在非驻军人数,但法军在非洲的远程投送、火力打击、协同/机动/防卫作战等能力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法国也加强了军事方面的国际合作。不仅在非洲的军事行动中加强了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协同,也通过合作培训等方式帮助非洲增强维和能力。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法国在加强与非洲的和平安全合作的同时,也为自身军事行动争取到更多的国际支持,从而降低了高昂的军费支出,有利于国际社会和非洲国家承认其军事行动的合法性。
表2冷战结束后至年期间法国在非洲的主要军事行动
时间
国家
主要目的
—年
卢旺达
在叛军进攻后撤侨
年
扎伊尔(今刚果(金))
支持蒙博托政权
—年
索马里
与美国共同参与“恢复希望”行动
年
卢旺达
参加“绿松石”行动
年
科摩罗
平叛并维持政权
—年
中非共和国
恢复政变后的秩序
年
刚果(布)
在内战中撤侨
年
喀麦隆
为喀政府提供军事援助
年
扎伊尔(刚果(金))
撤侨
—至今
科特迪瓦
参加“独角兽”行动
年
刚果(金)
维持北部伊图里地区秩序
年
乍得
维持政权,撤侨
资料来源:AbdurrahimS?rada?,“UnderstandingFrenchForeignandSecurityPolicytowardsAfrica:PragmatismorAltruism,”p.。
(三)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的法国对非军事政策
自年以来,法国在非洲军事行动风格发生了较大变化,不仅任务次数更加频繁,其行动规模和影响也较此前大为增加。法国的这种政策变化反映了其对国际局势、非洲形势变化的应对和调整:一是美国在非洲加强反恐力度和军事存在;二是中国等新兴国家在非洲影响力的快速上升;三是非洲出现结构化暴力下降、非结构化暴力激增态势,[⑨]导致法国面临的非传统威胁上升。在萨科齐和奥朗德政府的全球防务战略中,非洲日益成为法国的重点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lili.com/nymjj/13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