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尼亚美 >> 尼亚美政治 >> 一个没有咳嗽的国度,半数年轻人喝止咳
如果说起止咳糖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为治疗咳嗽的常用药,我们早已是见怪不怪。但你能想象,就是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止咳药,会成为某国青年手中的必备品吗?更为夸张的是,他们每天都要喝掉三四瓶,而这个国家,就是位于非洲东南部的津巴布韦。
在津巴布韦的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的是被丢弃的“糖浆”瓶子,无论是酒吧、歌厅还是路边、商场,都已经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更有超过一半的津巴布韦青年被这种南非产的止咳糖浆勾了魂。
对于他们来说,每天最兴奋的事情就是喝上一口“糖浆”,早上起床喝一瓶,中午累了再喝一瓶,甚至睡觉前还要啜上一口,一天不喝三四瓶,都没有精神和力气做别的事情,他们对“糖浆”的热爱程度,已经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经常咳嗽,而是因为这种“糖浆”里含有使人上瘾的成分可待因。
可待因的本质是一种阿片类药物,剂量合适可以治疗咳嗽等病疾,有镇痛作用,但如果大量服用或长期服用就会上瘾,产生快感和幻觉,而且长期服用后还会腐蚀牙齿、呕吐头晕、嗜睡。
显然,巴西产的这种止咳糖浆已沦落为了津巴布韦的“新型毒品”,对津巴布韦的“瘾君子”来说,止咳糖浆不仅量多,而且还便宜,一瓶的成本也才5美元。当然,这是对比其他类型毒品来说的,对于津巴布韦美元的人均GDP来说,每天20美元依旧是笔巨大的开支。但那些“瘾君子”们不管这些,宁可饿肚子也要喝“糖浆”,甚至为了不让“糖浆”弄黑牙齿,还喝出了花样,直接往喉咙里捯饬。
而这些年轻人一旦上瘾后,就很难戒掉,因为康复中心的治疗费用他们根本承担不起,通常一周的治疗费用就要美元,所以津巴布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沦陷其中无法自拔。
其实除了津巴布韦,非洲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现象,比如肯尼亚、加纳、尼日利亚和乍得等,都有止咳糖浆上瘾的报告,而且在个别地方的“流行文化”里,他们还会把“糖浆”和各种饮料混合在一起。
当然,这种非法行为肯定会遭到政府的制止,津巴布韦也在年颁布了相关的禁令,但让人意外的是,禁令的颁布并没有扭转态势。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糖浆”黑市愈演愈烈,很多人为了一己之私走私“糖浆”。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一些警察也参与了其中,在他们执法打击“糖浆”走私的过程中,只要往他们手里塞两瓶“糖浆”,他们便会提前下班。
昔日的“非洲巴黎”,如今却成为了贫穷的代名词,作为一个国家,津巴布韦无疑是可悲的。其可悲之处不仅仅是眼下的贫穷,而是他们的年轻人已经丧失了改变自己、改变国家命运的勇气,整日靠着“止咳糖浆”活在虚拟的欢乐世界中麻痹自己,实在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