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美

印度的茶叶产业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4/5 20:56:23   

茶叶在印度的税收、外汇以及财政收入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印度是全球最重要的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国之一。近年来,印度的茶叶出口因各种缘由曾面临出口下滑的趋势,但茶叶仍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地位。自19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期,印度的茶叶生产量长期雄踞世界第一。近年来,随着中国茶叶市场的复兴与崛起,印度在茶叶年产方面退居世界第二,但产量仍然比较可观。印度茶

叶产量在年为万t,仅次于中国位居世界第二。印度茶叶局表示印度的茶叶生产在-财政年度达到了万t,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1%。茶叶产量在-财政年度为.5万t,到

了--财政年度达到了万t,而在年1~10月约为万t。[1印度的茶叶出口额在-财政年度为73亿美元,在--财政年度达到8.亿美元,在--财政年度略降至亿美元,而在年4~10月为4.亿美元。[2]在茶叶出口方面,印度仅次于肯尼亚、中国和斯里兰卡位居世界第四位

长期以来,印度茶叶发展取得的成效不仅来自于茶农的辛勤劳作、印度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优质的茶树种植,还与政府对茶叶的培育、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的支持息息相关。客观讲,印度政府对茶叶产业的支持是促进印度茶叶发展的重要缘由。印度茶叶出口在在经历下滑的趋势后又出现缓慢增长的势头。印度茶叶发展的成功之处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印度的茶叶生产

历史上,印度并非是一-个盛产茶叶的国家。印度茶叶的缘起与发展源于印度次大陆的殖民开拓。年,英国人与荷兰人才开始将中国的茶籽输入印度。继一名叫布鲁斯的英国殖民军官于年在印度的阿萨姆发现野生茶树后,另-名英国军官查尔斯于年将中国的茶籽与树苗引进印度。20世纪初期,印度的茶叶产量就超过10万t。独立后,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与政府的鼓励,印度茶叶产量年就超过30万t,于年突破60万t,年达到万t,年大约为万t。

1.1印度的茶叶采摘面积与产量

印度北邻喜马拉雅山,沿着喜马拉雅山南下是恒河平原,中部是德干高原,山地丘陵较多且受季风气候影响,许多地区比较适宜于种植茶叶。印度推动商业规模的茶叶种植始于年的阿萨姆地区,到了19世纪五六十年代延展至其他地区。目前,印度茶叶种植遍及22个邦,种植面积约为万公顷。

目前,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茶叶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红茶消费国。--财政年年度,印度的茶叶总产量约为0亿kg。

1.2印度茶叶种植的区域分布

印度国土幅员辽阔,三面临海,北部是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非常适宜于茶叶种植。众所周知,茶叶的种植对水的需求较高。就印度而言,靠近喜马拉雅山并且与尼泊尔和孟加拉国接壤的印度东北部,尤其是阿萨姆邦是茶叶种植的乐土。印度的茶叶产地主要包括阿萨姆邦(约.5万公顷)、西孟加拉邦(.5万公顷)、泰米尔纳德邦(70万公顷)、喀拉拉邦(35万公顷)。大吉岭和阿萨姆两地因其茶叶的优良品质而享誉世界。比哈尔邦、西孟加拉邦北部地区的杰尔拜古里与锡金等地也是茶叶盛产地。位于印度西北地区的喜马偕尔邦只有较小的茶园。同时,沿着印度南部沿海的山地也有盛产茶叶的地区,最有名的当属尼尔吉里地区与喀拉拉邦。顺着德干高原由西到东的降雨量呈下降趋势限制了这一地区的茶叶种植。

1.3印度茶叶的类别

虽然印度长期以来主要生产红茶,然而随着印度茶叶市场的发展,近年来印度也在生产绿茶、白茶与乌龙茶等。印度与中国都是世界上的产茶大国,相较于中国的绿茶盛誉海外,印度的红茶则有很高知名度。阿萨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红茶产地之一。据统计,阿萨姆邦与西孟加拉邦的产业产量约占印度茶叶总产量的75%。同时,大吉岭地区的红茶产量只占印度红茶总产量的2%,但该地红茶的品质被世人认为是世界最优质的。阿萨姆、大吉岭和尼尔吉里等地盛产优质的普利米尔醇品红茶。大吉岭比印度其他任何地方都盛产绿茶、乌龙茶和白茶。同时,印度东北部境内还盛产毡帽茶、喜马偕尔邦境内盛产康哥拉茶、南部境内盛产尼尔吉里茶、喀拉拉邦和泰米尔纳德邦境内盛产安纳马莱茶、卡纳塔克邦境内盛产卡纳塔克茶以及伊杜等地区盛产蒙纳茶等。

在印度,茶业是历史最为悠久的组织良好的农业行业之一,超过一百万人直接从事茶业工作,与茶叶相关的从业者超过二百万人。同时,在茶叶采摘季节雇主还会雇佣大量的临时工人。印度茶叶与世界其

他国家与地区的茶叶-样在春、夏秋都有采摘,但是印度大吉岭的红茶在5~6月采摘为最佳,此时采摘的红茶为金黄,冲泡之后气味高雅芬芳、口感细致柔和。

在茶叶流通与茶叶贸易方面,印度没有类似中国的茶叶批发市场与集贸市场,主要是采用拍卖的形式。随着茶叶行业的发展,印度陆续设置了茶叶拍卖中心,除了加尔各答茶叶拍卖中心是英殖民政府于年设置的外,其余7处茶叶拍卖中心都是印度独立后设置的,它们分别是古瓦哈蒂、科钦、斯里古里、古诺尔、杰尔拜古里、阿姆利则、科因巴托尔。由于政府的严格规定,目前印度3/4以上茶园生产的茶叶

只能通过拍卖中心进行拍卖才能在市场中流通,只有小部分茶叶可以不经拍卖流通于市。

2、茶叶的市场运行机制

印度茶业从年至年遭遇了急剧下滑的局面。为防止这种趋势继续蔓延和实现印度茶叶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为解决数百万从业人员的生计,印度政府随后关闭与暂停了近家茶园。从年开始,印度茶叶价格不断趋于稳定。

印度茶叶的生产者主要包括大型种植园主和小种植者。印度茶叶局规定拥有10.12公顷以下茶园的茶叶种植者被视为小种植者,超过10.12公顷的种植者则视为茶叶大型种植园者。小种植者没有自己的茶叶加工厂,常常只能将采摘的茶叶卖给大型种植园主或茶叶加工厂来对茶叶进行加工。在茶叶加工完成后,小部分成品茶叶直接以出厂价卖给国内消费者以及国际购买者,大部分成品茶叶交付拍卖中心。在拍卖平台上,拥有上岗证的拍卖者在对成品茶叶进行品尝评级后兜售给在拍卖中心登记在册的购买者。拍卖中心的成品茶购买者常常都是拥有自茶叶包装渠道与销售渠道遍布全球的大公司。最后,这些通过拍卖中心鉴定后的品牌茶通过零售商销售给消费者。茶叶在加工与处理的每个环节都会生成茶叶的附加值,这些附加值最终由消费者买单。

市场拍卖是印度茶叶流通的主要方式。直到年,受年制定的《茶叶管控法》的影响,种植园生产的茶叶约3/4是通过拍卖完成市场交易的。同时,政府也允许茶叶生产者可以自由选择流通方式,但是到目前为止拍卖市场仍然是印度茶叶流通的最主要方式。

小种植者将其茶叶卖给茶叶征收者或购买中心,然后由征收者或购买中心将其收购的茶叶交给茶叶加工厂处理。而那些大型种植园者拥有自己的茶叶加工厂。茶叶加工厂要么将茶叶交由拍卖中心出售,要么直接出售给国内或国际茶叶购买者。

茶叶拍卖中心通过有组织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产业流通出去,是茶叶生产者和购买者最值得信赖的地方。与茶叶拍卖有着密切关联的人员主要是拍卖组织者、制造商、拍卖者、购买者以及存放拍卖

茶叶的货栈主。在茶叶拍卖的过程中,拍卖组织者对拍卖的全过程进行拍卖监管,并发布茶叶拍卖价格。茶叶兜售者或茶叶制造商不能参与到茶叶拍卖的过程中。茶叶兜售者或茶叶制造商把自己即将拍卖的茶叶授权给拍卖者,由拍卖者在品尝评级后挂牌出售茶叶。拍卖者控制着包括茶叶投标权在内的整个茶叶拍卖过程,他们从茶叶货栈主那里收集茶叶样品,然后将收集的茶叶兜售给买主。在拍卖中心,没有拍卖者的允许,茶叶购买者不能直接从货栈主那里购买茶叶。茶叶购买者只能在茶叶的拍卖过程中参与竞标。所有在市场上拍卖的茶叶都必须在货栈主那里登记造册,货栈主将对这些茶叶的安全负有完全责任。当拍卖过程结束后,拍卖者将给予中标者许可收据,然后中标者向货栈主出示中标许可收据才能在相关货栈主那里提货。

3、茶叶的对外出口

近年来,印度的茶叶产量相较于中国是有所下降,但是仍然位居世界第二。随着印度国内对茶叶需求的逐步增加与印度茶叶产量在世界茶产量的份额相对缩小,印度的茶叶出口在世界的位次虽有下降趋势,但目前仍居世界第四。

4、印度茶叶发展给予中国的启示

年始,中国的茶叶产量超越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但是印度茶叶发展的成就仍在诸多方面给予中国启示。首先,加强茶叶管理机构的作用,使茶叶机构直接强化对茶业的管理、开展宏观调控和促进茶业的发展。印度茶叶之所有能取得如此惊人的业绩,印度茶叶局发挥了重大作用。第二,加强品牌茶的培育与推广。在印度,如阿萨姆红茶和大吉岭茶叶成功地走向世界,树立了印度的茶叶品牌。

中国目前在国内也已经形成了诸多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品牌茶,但是中国茶要更进一步进军国际市场还需继续努力。我们在形成品牌后,更要形成保护中国茶叶的法律制度,不断促进各种有潜力的品牌茶进行联合重组,形成合力去开拓国际市场。第三,不断加强对茶品质量的规范管理。茶品质量关乎茶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我们要在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方面形成有影响力的鉴定机构,加强对茶叶品质的监管力

度。印度的在全国设置的茶叶拍卖中心不仅让茶叶生产者放心,也让国际国内的购买者舒心。第四,不断形成规模化种植。目前,中国的茶叶种植散户较多,即使形成了具有公司作业的茶园,但是规模都非常有限。为让茶叶形成自己的品牌和加强竞争力,要鼓励致力于茶业的大公司以参股、签订单的形式让茶农加盟,通过股份合作方式让小规模茶叶公司与大公司合作,形成中国茶业的组织规模、经营规模与利益共享机制,不断有效实现茶叶的科学化、组织化、集约化发展道路,从而在保障茶叶质量的同时实现中国茶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五,推进茶叶研究机构的发展。在政府主导下,根据现实需要成立专门研究茶叶

的研究机构,对茶叶的栽种、培育、病虫害预防、疾病防治等开展专门研究。第六,不断强化中国茶叶的国际营销方略。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普通茶叶公司仅仅依靠自身的努力不断拓展国际化发展道路是非常艰难的。当前,中国茶叶公司应当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战略契机,通过茶文化交流为载体,不断扩大中国茶叶的知名度,稳步提高中国茶的国际美誉度,进而提高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lili.com/nymzz/240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