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尼亚美 >> 尼亚美旅游 >> 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齐凤阁曹意强
????????????????????????????????????
Art陈琦按:
“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筹备两年,期间得到多位老师、同仁的帮助与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首届展览于年6月26日在亚洲艺术中心(北京)顺利启幕!本计划为期十年,将持续为中国水印木刻的发展助力,如此长远的计划离不开充分的学术支撑,苏新平教授、曹意强教授和齐凤阁教授作为本计划的学术顾问,从不同角度对水印木刻的现实意义、历史纵深和理论高度进行了有力阐释,从而为计划注入了当代价值、历史厚度和未来视野,也正是有了他们的支持,使计划得以储备更多持久前进的动力。面向未来的中国水印版画精神
文:齐凤阁
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通常来讲有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条是自20世纪初发端的现代版画线索,导源于西方的创作版画;而另一条是自隋唐延续至今、传承传统民族精神的水印木刻版画。在当代中国复兴、传播水印木刻既是文化艺术发展的要求,亦是表现新时代的需要。陈琦教授发起的“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酝酿两年,如今启幕,首届“计划”聚焦于新中国以来水印木刻传承的第四代版画家,强调当代水印木刻创作与教育的不可分割、互相推进的深层关系,将成为中国水印木刻复兴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标识。图程国亮《文化经纬》水印木刻20x98cm年
现代的水印版画相较于其他版种,深刻受到传统技术与观念的影响,也更容易形成固化的程式,因此,如何处理与传统的关系一直是水印版画艺术家面临的重要课题。第四代水印版画艺术家在接受新媒介、新科技的洗礼中,仍然呈现出置根传统、勇于拓创的精神。他们从传统技术出发,或将其发挥到极致,或融入多元方式,表达当代观念,这个过程在纵深和扩展两个维度均提供了创新的无限可能性。不论现代科技介入还是坚守历史传统,他们的作品呈现出的陌生化和当代性趋向是毋庸置疑的,观念与技术创新和多元化发展成为这代水印版画艺术家的一致追求与整体状貌。
图2连卓奇《醉花阴·残雪》60x90cm水印木刻年
第四代水印版画家成长于图像泛滥与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与前三代版画家、尤其是一、二代版画家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与时代课题。现代工业文明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其理所当然的受到影响。水印版画技术对他们而言只是表达观念的媒介,创作中自然会融入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媒介进行更新。他们的创作在文化符号的选取、对客观物象的提纯和对图式的建构等方面必然受到现代观念的规约,在作品视觉呈现形式上亦重突破与超越,装置、影像等更多的被这代艺术家所接受。总体而言,第四代水印版画艺术家越来越多的将现代艺术观念与新的科技信息融入自己的创作,拉开了与前辈艺术家的距离。
图3庾武锋《迢之奔奔》60×90cm水印木刻年
本次展览邀请的艺术家均具有双重身份,他们在版画创作的同时在版画专业教学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水印版画传承,技艺的延续是首要目的,但在当代版画的创作中,强调观念的创新表达与技术的更迭同等重要。第四代版画家作为美术学院教师,他们将自身的艺术理想、创作理念、图像经验与水印技术传授予学生,所培养的人才类型属于复合型版画人才,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水印版画发展的推动者。因之可以把这代版画家对水印的承传称为“创造性传承”。所谓创造性传承,即指承传中不是仅仅固守传统水印技法,由于创作中新的表现对象的需求,而要更新、丰富水印技法,即在生产新图像的同时,新的表现技法也便不断生成,这样虽弱化了传统水印技法的纯粹性,但却增强了其表现力与丰富性。第四代水印版画艺术家在当代学院版画的构建中,亦显得尤为特殊,一方面他们参与的角度是东方式和对中国哲学思维的契合,在中国现代版画版图中不可或缺;另一方面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创新意识、跨文化的问题意识、语言转化的自觉意识,在以往学院版画强调的学术性、探索性和纯粹性基础上有所突破,这种独特的艺术品质也正是他们的价值所在。
图4张晓锋《0某日的彩虹Ⅱ》cm×45cm水印、拓印0年
未来,中国版画或许面临不断的多媒介入与更大程度的边界突破,同时也必将继续探寻中国版画的民族精神文化内核,作为其中的水印版画仍将集中承载着这种精神文化内核。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的延续,必将对中国版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当代中国版画艺术精神的塑造和传统水印技艺的传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年6月2日王霖根据采访录音整理,后经作者审校。)齐凤阁
QiFengge
齐凤阁,至年留学日本,年晋升教授,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吉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美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文化部中国美术创作研究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现任深圳大学二级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版画》杂志主编。受聘第8至2届全国美术展览版画评委、第4至20届全国版画展与北京、青岛、观澜国际版画展评委及文化部第9届艺术节专家委员会委员、评委。出版著作:《中国新兴版画发展史》《超越与裂变—20世纪中国版画论评》《力群传》《外国美术史》《中国现代版画史》《中国版画名家个案》。主编《20世纪中国版画文献》等30余种。菁华与新枝寄语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
文:曹意强
“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是一项具有历史视野与现实价值的项目。在历史上,中国木刻艺术曾两次影响世界文明的进程。第一次是广义的,它改变了人类传播思想与文化的方式,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至9世纪,这广义的影响力微观地重塑了西方现代绘画。日本浮士绘被普遍视为9世纪欧洲美术变革的激素之一,而浮士绘则是从古老的中国木版艺术之根中延长的一个分枝。历史已然证明,中国的绘画、书法和木刻是我们奉献给世界文化与艺术的三大瑰宝,其各自所含的神韵、品质以及创作模式,是其他文明的艺术所无法取代的。而中国木刻艺术则可以通过水印方式将这三者融为一体,同时能有机地吸收中外各种艺术要素:它既保持自身传统之菁华,又可萌发现代之新枝。图5展览现场这便是该项目发起者陈琦教授的初衷与期望。陈教授于年底,创作了水印木刻《华枝满天》,印制幅义售,并以所获款项作为“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的基金。该计划将持续十年,陈教授每年将以“早春”为题创作义售作品,保障项目的资助。此创作命题具有象征意义,预示着古老的中国水印木刻的新春,这不是一个季节往而复始的春天,而是一个赋予既定传统以崭新的生命、崭新的美质的春天。谨此遥祝“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首届展览“第四代图像媒介”展圆满成功!
曹意强
CaoYiqiang
牛津大学博士,艺术史家、画家。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全国艺术专业研究生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美术与设计分委会召集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创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第五、六届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新美术》主编。在国际上,现任英国WorldArtStudies(《世界艺术研究》)学刋编委。历任英国权威刋物ArtHistory(《艺术史》)国际编委、美国华盛顿国立美术馆高级研究员、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教授、克拉克艺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密西根大学访问教授。发表中英论文百余篇,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艺术与历史》(0年)、《艺术史的视野》(9年)、《艺术学理论的视域》(年)、《艺术与智性》(年)等。青年力量和学院精神水印木刻的传承和创新
文:苏新平中国文化艺术的传统如何在今天的时代语境中进行活化和传承一直以来是文化艺术界面对的命题,每一代艺术家都有人围绕着这一命题推进自己的艺术创作和研究工作,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今天的青年艺术家延续传统的活化与创新创造了新的时代背景,中国水印木刻版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水印木刻版画伴随历史进程形成了自身丰厚的传统,同时今天的水印木刻版画在技术与观念两个层面形成了现代水印木刻,正是水印木刻版画身处传统与当代交汇处,这一特殊时期使得对于水印木刻的推广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那么谁来继承和创新?显然青年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他们的工作不仅仅面向过去,也指向未来,而青年艺术家所聚集的学院成为承担这一重任的文化前沿和阵地。
图6展览现场
“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正是基于传承和创新所发起的公益艺术计划,这个项目也得到了中央美术学院教育发展基金的支持,计划第一回的年度展以水印木刻版画教育领域的青年教师作为展览艺术家主体,呈现了他们创作成果的同时,也意在引发艺术界和学术界对于水印木刻版画教育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lili.com/nymly/21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