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美

学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的插图时光二

发布时间:2018/1/9 0:22:29   

从毕业回国到现在,不过一年光景,如果不是写在意大利学习的回忆录,我总感觉那三年是梦里事,因为现在的生活状态和出国前一样,我还是自由职业,坐在家中画图,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总让我觉得我从未离开过。但当我翻出那些实实在在存在的照片时,我才能肯定,我去过意大利,并且学到了很多东西,所以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算是纪念一下那三年的时光,总算没有辜负它们,也希望对喜欢插图和想学插图的人有所帮助。

前几天正好是博洛尼亚美术学院新学年的开学时间,在意大利的美院开学时间比国内会晚很多,我都快不记得我当时研二时开学都发生了什么了,因为艰难的研一过去了,研二相对就轻松了很多(不是指课程哦,是指心态和语言),自然很多事情就记得没有研一那么清楚了。印象中只有两个课程最重要,也让我收获最多,所以今天着重讲这两个课程:一个是版画课,另一个是专业主课。研二相比研一的理论课少了很多,前提是你都通过了考试,且不用重新上课的情况下,因为我研一时就把所有考试都按时考了,生怕如果当时不考,后面又生事端(意大利的考试季毕业季一年有很多次,随你选,不过有时还是要问问老师,万一你倒霉,之前没考,后来老师换了,然后你就得重新上新老师的课了,如果你想多上点那也是没有关系的)这研二的理论课虽然不多,但是任务还是很多(如果你想按时毕业的话就得在这一年内完成所有考试和修满基本的学分,不想按时毕业就不要考完,不修满,但是也是其他限制的),比如选修课啊,实习啊,因为我所在的这个专业学校要求很严格,必须实习,实习对于外国学生来讲其实还是比较难的,当然学校会给一些岗位,可以自己申请,过程很繁杂,当初我和梓又是在前无学姐,后无参考的情况下,各种研究才搞明白如何申请实习的,谁叫其他专业都可以用选修课替代实习,而只有我们不能。我和梓又为了修满全部学分按时毕业,新的一学期就这样风风火火的开始了。

接下来先给大家介绍版画课

我们的版画课主要以综合技法为主,所有可以有痕迹的东西都可以拿来印,整个课程是一年,而考试呢只在最后一个学期之后,所以前半学年基本就是在熟悉各种材料,各种实验创作和构思最后的考试内容(一本手工书)。第一堂课,老师就把往年优秀的学生作品拿出来给大家介绍不同的技法所形成的不同肌理:

然后就是上手操作,刚刚开始时,老师让我们买菲林板,然后用尖针在上面画,其实只要是尖的可以划出痕迹的都可以用。话说我们用的机器是莫兰迪(就是一生只画瓶瓶罐罐的那位,他还是我们学校版画系的老师)曾用过的,相当古老了,但质量依旧。

这就是用尖头的版画工具在菲林板上画的,画过的地方上墨时能留住墨,相反空白的地方因为没有划痕,上墨时一擦(用报纸,杂志,麻布等)就干净了,印出来就是白色的。这种方法最难的就是母版上完墨后你感觉不到哪里黑,哪里还不够,尤其对初学的我来说。

这是上面的母版印出来的第一版,因为没有经验,掌握不好油墨的印后效果,所以印出来很黑。

这是另一个母版印出来的第二版,颜色很淡,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所以早期印出来的基本都是这样,不是这里黑了,就是那里淡了,总之就是缺乏经验。就这样,我不停的摸索了一个学期,还是没有太大领悟。

这是装肉的塑料泡沫盒子,然后用小刀揭掉余的地方,最后用滚筒上墨的母版。

最后印出来的效果就是这样,这种方法做出来的图比较图案化,黑白比较分明,这种方法很像橡皮章和木刻,只要没刻坏,基本印出来效果都很好,所以其实很适合我这样的初学者。

这种方法和第一种方法很像,只是材质(银色的卡纸)不一样,所以最后效果差别也很大。

这就是上一个母版印出来的效果,因为擦墨时没有擦得特别干净,所以印出来的效果就像铅笔画一样。

这一种母版原理和上一种很类似,不过这个很方便的就是很容易揭掉上面的一层锡箔纸,在上墨时露出纸的地方就会是黑色的,从而印出来就是黑色的线或面,效果同上面一个很像,只是没有上一种精细。

这张版画的母版是菲林板,先刻再拼贴,小熊身上的肌理就是用纸胶带贴了印出来的,最后印出来的效果不是特别理想,整个画面油墨过黑,我还在摸索中。

这张同样是菲林板上刻的,不过在印的时候加了第二个颜色,有的同学会制作第二个母版来印红色,而我嫌麻烦,所以直接在一个母版上做的两个颜色,这种方法相对步骤是简单了,但是很容易把红色弄脏,因为油墨不像普通绘画颜料好掌控,不过这种方法也渐渐为我最后的考试作品奠定了基础。

上面这张也是菲林板,不过刻得少(只有脸刻了一下),然后直接用油墨在板子上绘画,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快捷,一堂课我可以做很多,不过最不好的就是母版只能印一张,每次重印都需要重新画,所以最后我就印了这一张,画的是我俄罗斯的同学,印完后我就把画送给她了。

我特别喜欢上面这张母版,是用拼贴和刺绣做的改良版的云肩,只需要滚筒直接滚就行了。这个母版还有一个鹿头,也是拼贴的,最后印出来的效果还不错,连老师也很喜欢。

这是后来回国后我用上面那个母版印在棉布上的效果,比在纸上效果更好,也许是后来我更有经验的原因。

这幅作品是先把塑料泡沫剪切成我要的形状,然后再反复上墨印在一张纸上,所以图案可以无限重复(只要母版在),很适合做壁纸。

其实我还用过很多方法(比如沙,胶,丙烯等做肌理;在玻璃板上滚上油墨再铺纸上去,再在纸上用笔画,这样反面就会印上油墨等等)但是最终做出来的效果都不是很好,所以就不一一上图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家试试,上面那个鹿就是我在家自己印的。

版画课除了教我们做版画外,还上了很多次workshop:

这是做书的workshop,我超级喜欢,老师是外聘的,非常耐心细致,课程也很长,基本上是学了就会了,然后我还多做了一本送我的小室友,顺便还帮伊朗的同学做了一下,因为缝针上线对于她来说简直要命,不过对我来说,我就喜欢干这些事,所以完全难不倒我。这个课程的有用之处在于毕业创作可以完全自己手工装订了,没事还可以做点小礼物什么的。

这是由西班牙的一位外聘老师上的workshop,主要让大家学会用肌理和颜色制版,最后把大家作品排列在一起,做成了一本书,参加什么巡回展去了,反正我是完全没看到后来制成书的样子,只能凭想象了。

除了这两次workshop还有一个超有趣的,可惜我没去(因为实在太累偷懒去了),据同学介绍,老师教了很多制作颜料的方法,还现场制作了一番,我虽然没去,但是后来我在网上搜罗了很多关于做颜料的方法,以后有空了自己制作起来,再和大家分享。

这些workshop都是有学分的,在学校外面去上的话费用相当高,所以大家都只在学校上,因为学校是免费的。研一时的workshop很少,就请了一位很有名的儿童文学家给我们上了两次写作课,但对于我来讲感受不多,因为意大利语比英语难太多了。

版画刻的前半学年感觉我有点领悟得太晚了,以前基本没接触过版画,所以做了很多无用功,悔恨呀,因为版画课好出作品的。班上很多同学都接触过版画,随便一印效果都非常好。相对下半学年来说,我的版画课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做考试创作,一本原创的手工书。上半学年虽然失败了很多次,多亏我后来在童书店做实习时看到的那本书,从中得到了不少启发,于是才创作出了《生长》。

这就是《生长》的母版,这个技法难处就在于要在同一个母版上加很多颜色并保持颜色干净。因为我不喜欢不停的套色而制版,我喜欢一次性搞定,所以就选择了在同一个母版上着色,为了保持颜色干净,我还特意制作了一些特殊工具,这把老师和同学都惊讶到了,佩服我的耐心(其实我内心是崩溃的),好在印出来的效果真的很好,仿佛我一下把前半学年的东西都领悟了。

以上是《生长》的一些细节,这种技法用过一次,感觉以后都不会再用了,每次做第二版的时候,都有种要死的感觉。

最后因为技法太难,时间和体力都有限,这本手工书就做了8页,不过好在技法虽难但效果却很好,所以老师非常喜欢,后来被选去参加了好几次不同类型的展览,也算是对我的安慰了。

除了主课的版画外,我还选修了石版课,因为在国内时我就对石版很感兴趣,不过选修课的内容就没主课那么丰富了,而且因为石版课的人实在太多,差点就没上成,大家最后就只做了一个版,分别印了很多张,在这个课程考试时,我总算才学到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如何辨别版画的好与坏。

石版课老师感觉真的很写意,大写的流浪大叔,课程期间还受邀去了北京某学校交流,害得我们的课更少了,学校的石版机器非常的复古原始,但是很重,每次我都要老师帮忙,因为我踩上去没反映(太轻了),着实尴尬。

这是印了很多张里挑的最好的一张,但是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只怪经验不足,不过我还是很喜欢石版的质感的,很像铅笔画。

接着介绍的就是最主要的插图技法课:

主课老师是很位很出名的插画家,去年还提名了安徒生终生成就奖,对于年轻的他来说,已经是很高的荣誉了(就像奥斯卡提名了一样)。平时他除了给我们上课,还对外开设了workshop,有时也在学校上,还经常和一些音乐家一起同台创作作品(就是旁边音乐家演奏,他则在投影仪下画画,想想我高中的时候就表演过,但感觉他这个要高大好多)。在课堂上他还是教了我们很多东西,只是老师大人可能实在太忙了,从来不回同学们的邮件,我们班级展览也不来参加,同学们对他意见都很大。

有时老师会在课堂上与其他的著名插画家或者出版人视频,然后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些专业问题,比如稿费呀,现在的市场状况等等,还是相当有用的。

这是老师制作的剪纸动物,他偶尔会教我们一些绘画技法,还有像这样剪纸的小东西,比起研一时的主课老师,算是教了很多东西了。比如在铜版纸(比国内的好用,我毕设用的铜版纸就是在国内买的,所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上用水彩墨水作画,加上其他特殊工具(小刀,特制毛笔),可以形成很多漂亮的肌理。

偶尔老师还会带我们去参观他的展览,比如这个是他在博洛尼亚一个艺术机构举办的,展览内容包括原画,以及之前教我们做过的剪纸动物,还有一些互动活动。

这就是他的原画,水彩墨水,这位老师基本都是用水彩墨水创作,最喜欢他的绘本《皮诺曹前传》,《长河》,其中《长河》台湾有引进,是获得过博洛尼亚童书奖的。而这张原画就是《皮诺曹前传》中的一张。

上面的小图也是原画,是一系列风景插图,下面盒子里的是剪纸动物。

这个是展览上最有趣的环节,老师准备了很多蜡笔,还有这种带有肌理的板子,就像前面介绍过的版画的母版。

然后拿纸垫在板子上,用蜡笔涂抹,中间你可以不停的换板子(板子有各种形状的,肌理也各不相同)和蜡笔颜色,然后创作出新的图像出来,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这个环节其实是给看展的小朋友准备的,差点就被我们玩坏了。

平时老师除了教一些绘画技巧,还安排了很多各式各样的练习,比如这是圣诞节快到时,老师要求做的贺卡,说做的好的可以拿去店里售卖(感觉只是说说而已),我因为很喜欢植物,所以就做了一个很”复古“(老师说的)的,在我们外国人眼里可能圣诞节就是这种感觉的,在他们眼里看这种画风估计就跟我们看春节年画一样“复古”。班上其他同学有做立体的,打开还有机关的,反正有很多惊艳的贺卡,我表示很尴尬,当时怎么就没有觉悟,做了一个这么“复古”的。

还有一次老师让做一个两分钟的视频,可以是作画过程,也可以是介绍自己作品的,总之就是插画家必备技能,然后我和梓又还有伊朗的同学很傻很天真的以为绝对不能超过两分钟,结果上课验收作品时发现,除了我们三,其他人没有一个只有两分钟,有的是加速了的作画过程,有的是介绍自己的,有的是自己做的动画短片,最惊艳的是俄罗斯同学的倒叙作画视频,不仅剪辑过,还加了音乐,配音,还有剧情,更有创意,看得我好汗颜,因为我的不仅只有两分钟,还没配乐,也没有配音,更没加速,我想就这样安安静静的看我画吧,即便感觉不高大上,但是还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以后要学的东西还很多,比如视频剪辑,势必要雪耻才行。

有时候老师会放电影给我们看,然后安排课后作业,根据电影的画面去创作插图,这三张是根据法国黑白奇幻电影《红气球》创作的,因为老师要求黑白,所以红色气球我做成了白色,并且加入了我对电影的理解,推荐大家去看看这个电影。

这也是根据电影画的插图,电影叫《白马》,和《红气球》是同一个导演,也是一个奇幻故事,也建议大家去看看。

偶尔我们会做一些课堂练习,比如根据一段音乐,图像创作,上面四张图是根据一张戏剧照片创作的,作画的顺序依次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照片上是一位普通话剧演员,动态如图一,然后我在原照片的基础上,加上了很多夸张的细节,但还是在原动态的基础上,然后又由图一变到了图二的,最后变成了一个动物,这种创作方法还是非常实用的,可以举一反三得到更多的创作方法。

这是一个老师自制的黑白小册子,要求我们把故事就直接画在本子上,这样可以很直观的感受画面和故事应该怎么安排更合理,然后要求还是黑白的(老师好像很喜欢黑白的),于是我创作了上面的这个《树先生的旅行》,讲的是树先生拔起树根去旅行,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发现又回到了原点的故事,感觉故事有点虐,我当时画的时候也很虐,为了按时交作业,我辛苦熬夜加班画,结果第二天交作业才发现只有几个人交,意大利人果然很随意。

这两张插图是根据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罗大里的新编小红帽创作的,当时老师还夸我很专业,指给其他同学说这具有可出版性,我也不知道之前他和同学说了什么,总之就是得到了好评。这个故事讲的是主人公在听爷爷讲小红帽的故事,但是爷爷口中的小红帽一会儿是小黄帽,一会儿又变成小黑帽,大灰狼则一会儿被讲成是长颈鹿,一会儿又被说成是马,小主人公一直在纠正爷爷。这个故事乍一听很混乱,但是最后读完却又觉得很有趣,谁说小红帽只能是小红帽,不能是小黄帽呢。因为本身故事就很奇幻,于是我的设定就是把主人公放到书中(故事中),即在故事里,又在故事外,然后原来故事里的角色又进入到新的故事空间里,这样就更神奇了。

接下来老师又安排了新的作业,一个叫sedicesimo的小册子,要求16页,一系列的图或者一个故事,算是为毕设做实验性的创作,做好了还可以选出来去参加展览(好像又是说说而已),我当时为了毕设做准备,选择了以小狐狸为主角,然后画了一系列她的日常生活,取名叫《小狐狸的日常》。

以上是《小狐狸的日常》里的部分内页,算是对毕业设计的实验创作。因为这个时候老师一直在催毕业设计的方案了,我为了准时毕业,所以很听话,在这个作业中就开始构思了。

接着因为《小狐狸的日常》实验很成功,我便开始构思起了毕设的storyboard,我给它取名为《小狐狸的旅行》,故事主角是以我为原型设计的,包括背包,衣服,配饰,喜欢的东西,都是我生活中的事物。关于毕设的详细内容下次再单独介绍。

除了版画的workshop,还有另外聘请的老师做的workshop,主要教我们做一些肌理(运用各种材料及颜料进行创作)还有故事创作,感觉时间太仓促,学的不系统,不过在跟老师的交流中也了解一些关于他们创作的习惯,以及和出版社的合作方式。

最后讲讲课程以外的事

平时除了上课,我还得去实习,之前有说过,为了顺利准时毕业,我得努力修学分,这就是我实习的书店,是意大利最出名最大的童书店,就在这里每年博洛尼亚童书展看展时,都会有络绎不绝的外国客人前来购书,在我实习期间,遇到过一些从国内来看书展的编辑,也有在英国留学的韩国插画师,每次都会带着他们逛遍整个童书店,因为这个童书店的童书相当齐全,不仅有时下畅销青年读物小说,也有书展得奖作品,按年龄,按书种,还有出版社,整整齐齐的摆放在书架上,我的任务就是整理书籍,给客人介绍书籍(有时我会推荐一些我知道的,但大多数是我不知道的),剩余时间我就在看书,不停的翻阅各种类型的绘本,在书店的收获不比在学校的专业课少。

在书展期间,书店里还会有著名插画师的原画展,总之这个书店在意大利以及书展上都有很高的地位,连日本公主来博洛尼亚时都特意要去逛这家店,可惜当时不是我工作日。

班上的有几个同学经常会在bar里办一些小展,偶尔我也会去参观,感觉她们都很厉害,所有布展,开幕小酒会都是亲力亲为。在这边想要办个展览其实也很容易,一是在bar或者书店或者餐厅,二就是在画廊,不过画廊可能会比较贵,所以大多数人都选择前者。

我们在学校opentour时也争取到一次集体展出的机会,班上有几个同学因为有办展经验,所以展览的所有事项都是在她们指导下完成的,她们有的因为有参加集市贩卖的经验,所以展位做的特别别致,感觉已经拿出了所有的收藏。

在学习实习以外的时间里,我还把老师教的和我最欠缺的方面做了大量练习。这是插画家最理想的状态,因为不用考虑文字,也不用考虑出版可能性,更不用考虑观众,我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虽然现在的作品量更大量了,但是完全没有那时的愉悦了,因为现在工作的图都是要考虑很多外在因素的,谁叫这就是插图的性质呢,不比艺术创作。

在没有去书店实习时,我会经常去市图书馆的童书馆借很多不同国家的绘本回家,然后在笔记本上详细的分析它们,包括开本,纸张,排版(封面,环衬,版权页,扉页),故事,插图叙述,有的时候遇到超喜欢的好绘本时,我会把它的构图以及文字一起记录下来。正是因为有这些学习经验,才有了现在的我。

虽然这一年里我很忙碌,但却很充实,除了最喜欢的专业课,理论课也有好几门,有数字电脑课,老师会教修图,印刷方面的知识,考试也很容易。还有插画史论课,老师也是很不错,每次带一堆一堆的好绘本(全是书展上买的,好有钱,那边书可是好贵的),考试就是看50本绘本外带几本理论书,收获还是颇丰的,其他的理论课相对就没那么有意思了,所以就不一一介绍了。而比较难的是系主任的儿童文学,要看很多书,考试还是写论文和面试,不过老师还是挺和蔼的,我考试的时候和他聊了很多我小时候的事,然后就高分通过了,感觉好随意,当然我还讲了很多“读后感”。意大利的理论考试只要能和老师聊天,并且能聊一些自己的见解,一般都会高分(对于留学生来讲),所以最后我如愿以偿的按时修满了两年制的学分,为了创作好毕设,我留了半年时间再毕业。之前说过,意大利的毕业时间可以随意选择,研究生是两年制,不过一般都是两年半毕业,像我这种情况是两年内修满学分,预留半年准备毕业作品,也有毕业前再修满的,不过学校一般会有限定修满多少分才能申请毕业,并且延迟毕业也会有最大的时限,不毕业就得一直交学费,所以不是你想拖就能拖的,比起国内倒是人性化了很多,也有很多人为了能留在意大利,一直延迟毕业。我是没那么年轻,也没那么多学费,所以就急急忙忙的毕业回国了。

下次再和大家分享我的毕设

今天的内容比较多,

谢谢大家耐心的阅读,

我们下次见。

喜欢我的就







































北京白癜风医院好
湖南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lili.com/nymly/1446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