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适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中国和肯尼亚建交60周年。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周平剑日前在内罗毕接受《环球时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中企建设的蒙内铁路在肯尼亚家喻户晓,“一带一路”倡议与肯尼亚《年远景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成功对接,在助力该国实现梦想的同时,中国也开拓了市场、积累了经验。西方媒体所谓“债务陷阱”“新殖民主义”等抹黑在肯尼亚越来越没有市场,因为当地人享受到了“一带一路”框架下中肯合作带去的实惠。周平剑还说,中肯之间已筑牢坚实的合作基础,相信未来两国将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周平剑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殷皓摄“蒙内铁路彻底改变了肯尼亚的国家面貌”环球时报:中国和肯尼亚过去十年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您眼中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周平剑:蒙内铁路是中国和肯尼亚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标志性工程,也是诸多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在肯尼亚,大家亲切地将蒙内铁路唤作SGR(StandardGaugeRailway),即标轨铁路,这条铁路在肯尼亚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用肯尼亚总统鲁托的原话说就是“蒙内铁路彻底改变了肯尼亚的国家面貌”。“一带一路”倡议将肯尼亚的梦想变成现实。肯尼亚原有的窄轨铁路修建于年,百余年来早已年久失修,一直以来该国都想建一条标轨铁路,这也是其于年制定的《规划》中的重点项目。蒙内铁路自开通以来,运送旅客约万人次,货运量约为万吨。值得一提的是,蒙内铁路在肯尼亚的官方名称是“MadarakaExpress”,“Madaraka”在当地斯瓦西里语中的意思是“自治”“自立”,由此可见,蒙内铁路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增强了肯尼亚人自我发展的信心,让他们感到自豪。环球时报:“一带一路”框架下以蒙内铁路为代表的合作项目,如何通过支持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周平剑:基础设施建设是全面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之一,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肯尼亚具有独特意义。肯尼亚自身矿产资源禀赋并不丰厚,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区域中心地位对其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必要的基础设施,则无法稳固这一优势,这就是为什么肯尼亚很重视与中国在建设铁路、公路、机场等方面的合作。在这些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和肯尼亚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理念,每个项目都切实解决了肯尼亚的发展关切,给当地带来增加就业机会、巩固区域中心地位以及增强本国民众信心等显著效益。没人认同所谓“债务陷阱”的抹黑环球时报:据您了解,肯尼亚各界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反馈如何?“一带一路”倡议在沟通民心方面发挥了何种作用?周平剑:“一带一路”倡议在肯尼亚口碑极佳,当地朋友都对中肯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实际变化交口称赞。年,中肯建立平等互信互利共赢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年,中肯关系定位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过去10年,中国和肯尼亚在元首层面的交往为两国共建“一带一路”进行了强有力的战略引领。除上述蒙内铁路等设施联通外,双方在标准规则等方面的“软联通”也合作得很好,保证了贸易畅通。10年前,中肯双边贸易额约为28亿美元,去年贸易额约为85亿美元,增长很快,两国10年间在资金融通方面的合作也取得很大进展。在中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由于蒙内铁路、拉姆港、斯瓦克大坝等项目的可视程度很高,有人可能会认为中肯共建“一带一路”主要体现在基建上,事实上两国在民心相通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也非常突出。肯尼亚现有莫伊大学孔子学院等4家孔子学院,在所有非洲国家中数量最多。还有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使馆工作人员平时在和当地人交流时也能感受到热情。环球时报:我们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uolili.com/nymjt/24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