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美

五十余载的跨洲接力中国医者的援非

发布时间:2023/4/12 14:16:02   
白癜风忌食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531/4632334.html
01:50

新华社南宁8月19日电(记者潘强朱丽莉黄凯莹梁舜)夜幕降临,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的妇产科医生廖晗甦巡查完产房,又想起了在科摩罗援助的时光。回国近半年,她仍一直挂念着那里的人。

援非是廖晗甦主动报名的。作为中国第十二批援科摩罗医疗队队员,她一到科医院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仅最初的16天,就接诊了32名病人,做了22台手术,接生8次,抢救危重人员2人。

由于当地缺少制药厂,药品靠进口,价格比较昂贵,很多患者没钱看病买药。“我们配发了一些药物,其中一种是抢救产妇大出血的米索前列醇,然而太多产妇出血,不够用时我就去外面药店买来备着,自己口袋至少揣着十颗药才能安心,免费给急需的产妇使用。”廖晗甦说。

医院工作人员在当地中国医疗队驻地为中国第十二批援科摩罗医疗队举行欢送会,队员廖晗甦(左三)与医院的非洲同事们合影留念。新华社发(周庆摄)

当地妇女生育需求强烈,前来诊疗的产妇及病人很多,医院里总是忙忙碌碌。年的中国春节除夕夜,当千家万户团聚时,廖晗甦在遥远的科摩罗忙着抢救产妇和新生儿。从除夕当天到大年初一下午,她完成了7台手术、2起抢救,“忙到没空想念家人”。

中国援非医疗始于非洲民族解放斗争和争取国家独立时期。年,阿尔及利亚向国际社会发出紧急医疗援助请求,中国政府在国内经济严重困难的情况下,毅然开展对非医疗援助。长期以来,广西不断派出医务人员对科摩罗和尼日尔进行援助。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显示,50多年来,中国累计向非洲48个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员约2.1万人次,诊治患者约2.2亿人次。

年,在医院,当地医生与中国第九批援尼日尔医疗队队长肖常青(右一)合影。新华社发(谢东武摄)

对老专家肖常青而言,尽管已时隔多年,但援助尼日尔的往事仍历历在目。上世纪90年代,肖常青作为第九批中国援尼日尔医疗队的队长,于年12月与30多名队友奔赴尼日尔,执行了为期2年的医疗援助任务。

肖常青说,他医院,是医院,但全院专业学科很少,只有内、外、妇、儿、耳鼻喉、传染病、急诊等临床科室,辅助部门设备陈旧简陋,放射科只有两台普通X光机,B超是黑白的,检验项目也很少。

疟疾,是许多援非医生印象中最严峻的问题之一。肖常青回忆,那时尼日尔许多人每年都会感染一两次疟疾,因恶性疟疾死去的人屡见不鲜,医院门诊和病房每天都有大量发烧患者,大部分都是疟疾引起的。

如今,受援国疟疾感染情况正逐渐好转。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包括广西在内的援助团队在科摩罗通过开展疟疾防控项目,目前已经使因疟疾而死亡的人数降到0,发病率下降98%。

一批批中国医生奔赴非洲,医疗援助也在不断升级。年8月,由中国政府医院在其首都尼亚美建成,目前是当地规模最大也医院。

医院,来自广西医院的援非医生林锟正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他是广西向尼日尔派出的第一名心电图专家。他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台从中国带来的现代化心电图检查设备,旁边是用屏风隔出来的检查室,几台消暑降温的电风扇格外显眼。“平均一天要为10位病人做检查。年底至今,检查心电图的人越来越多。”他说。

医院里,当地医生与中国第二十一批援尼日尔医疗队队员共同查看病人。新华社发(潘宏彬摄)

派遣医疗队,医院、诊所,赠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此外,中国还注重为非洲培养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专家和管理人员,为受援国留下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根据广西卫生健康委数据,年至今,广西医疗团队已为当地培训医护人员超过人次,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同时,越来越多非洲留学生到广西学习医学,为非洲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来自尼日利亚拉各斯的盖布瑞尔,6年前来到广西医科大学学习临床医学。如今,他正准备申请攻读研究生。

“来中国学习是我做过最正确的选择。这里的人很愿意将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与包括非洲在内的世界各国分享。”盖布瑞尔说。

尼日尔驻华大使伊努萨·穆斯塔法此前在广西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一带一路”将地球村更加紧密相连,惠及非洲。中国先进的医疗技术对改善尼日尔人民的生活卫生条件贡献巨大,得到了尼日尔政府和普通民众的高度赞扬,加深了两国人民友谊,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中国医生走进尼日尔和非洲,培养更多本地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lili.com/nymjj/241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