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美

闵行区城管执法系统美丽街区行走党课作品展

发布时间:2021/2/20 13:00:04   
白癜风山东哪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走街“川”巷—江川城管执法中队

区域面积30余平方公里的江川路街道坐落在闵行区的西南角,这是一片美丽的、充满着神奇的土地,和它的名字一样,碧波荡漾的江川是它的基本特征,东西流向的清澈淡水河和西河泾,把江川和马桥、松江紧连在了一起,南频黄浦江又让江川时时允吸着母亲河的乳汁茁壮成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亲切地将它称之为“老闵行”。

“老闵行”这个称呼,对于老一辈上海人来讲,有着特殊含义。因为名闻遐迩的“四大金刚”——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锅炉厂和上海重型机器厂,就诞生在这里,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工业大建设、大发展的缩影。“闵行一号路”建成,作为献给共和国的“十岁生日礼物”,更是上海的骄傲和全国的焦点。

01

闵行饭店

始建于年的闵行饭店,它是当年老闵行工业基地的配套设施,也是新中国的第一座花园饭店。和“闵行一号路”一样,它赶在了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日子正式对外营业,而接待的第一批客人,就是驻上海使领馆的一批外交官,政府请他们来,就是要让他们来见证这条只用了78天就建成的闵行一号路。

随后也都相继来闵行卫星城视察工作,并入住到我们的闵行饭店。当然,这里除了接待国内的领导人,还接待过肯尼亚、泰国、印度、古巴等二十多个国家的元首和代表团。

闵行饭店,不是很高,但在60年代,这里的四楼屋顶看台,是当时闵行的最高点,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闵行的全景。所以当年,并不是谁都有资格站上屋顶,即使“四大金刚”接待外宾,也必须凭工厂的介绍信才予以接待。

闵行饭店是新中国的第一家花园饭店,它必然有“镇店之宝”:

第一件,是24幅国画珍品。年11月初,上海中国画院大师们来闵行卫星城体验生活,期间共创作26幅国画,赠予闵行饭店24幅国画作氛围布置。

第二件,是《游闵行诗》。年10月30日,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郭沫若下榻闵行饭店,到屋顶鸟瞰闵行全景后,他即兴吟咏、书写了《游闵行诗》,并赠予闵行饭店。

第三件,是黄杨木浮雕《闵行卫星城落成图》。年春,上海工艺美术公司主动联系闵行饭店,想让这件由上海工艺美术大师们创作的艺术品回到最合适的地方,所以饭店立即派人前往,最终以3元的价格带回了这件艺术佳作。

这家以闵行命名的饭店,在半个多世纪的经营发展中,见证了江川地区的发展历程,记录下了江川人生活的时代印记。

02

香樟一条街

徜徉在宽敞的江川路上,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排排枝繁叶茂、四季如春的香樟树,他们掠过时代的烟云,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延续着“老闵行”的根脉,记录着这块土地从新中国工业腾飞直到今天的发展历史。

由于路两边的这些香樟树,所以江川路也素有“香樟一条街”的美誉,它创造了78天建成的纪录,是当年上海最宽阔的林荫大道,更是献给共和国的“十岁生日礼物”,而当时的人们更喜欢称它为“一号路”。

其实,“一号路”的建设也有着它的历史背景。上世纪50年代,“四大金刚”入驻到老闵行,到了年底,这里的人口猛增至8万,加上周边工人新村的陆续建造,这让基础设施本就简陋的老闵行更加难堪重负,所以“一号路”的建设迫在眉睫。

为了赶工期,为了赶在新中国十周岁的日子对外开放,当时妇女成了修建的义务劳动大军,因为他们的老公都在四大金刚上班,所以她们主动站出来,和周边居民日以继夜,仅用了78天便建成了一条比当时的南京路还要宽两倍的柏油大道。

这是新中国发展史的一个传奇,10万建设大军配合着设计师的图纸,在短短的78天里就建成了13栋建筑组成的闵行一号路,也就是今天的香樟大道——江川路,这是当时上海人引以为豪的建设成就。

其实,“香樟一条街”一开始种的是并不是香樟树,而是白杨树。年,闵行卫星城,来到“一号路”时,看到当时种植的白杨树滋生了不少病虫,树叶又因秋天来临而纷纷掉落,便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条大街的行道树,还是种香樟树为好。”就是因为这样一句话,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四季如春的香樟树。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卫星城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已经化作了香樟树的年轮,然而“一号路”并没有像人们以为的那样归于沉寂。年美丽街区创建工作的开启,让这条承载着辉煌历史的“一号路”进行了一场华丽的蜕变!

可以看到,通过美丽街区创建,“一号路”原有的双向二车道拓宽成了双向四车道,原有的公交站点和人行道得到了翻修,景观灯和绿色植物也得到了美化。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而我们创建美丽街区的初衷,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创建过程中,我们不仅铺设了人行步道,还打造了居民休憩的场所,大家走累了可以坐下,闻闻香樟的香气,简直沁人心脾。

红园,由于老闵行的重工业发展远近闻名,所以在它的金属栅栏围墙上,制作了29幅老闵行工业发展历史的浮雕,将工业与艺术有机结合,打造了一个具有老闵行特色的“中国工业露天博物馆”。

03

粟上海·红园美术馆

粟上海·红园美术馆,所谓“红园”就是边上这座老公园。年,上海汽轮机厂征用了33亩农田建了一所幼儿园,年又将幼儿园与周边农田一起改扩建为文化公园,因园内种植大量红色树木,故取名“红园”。这个名字听上去就特别“燃”,和现在的红色教育也是相得益彰。

红园

回到美术馆,她就开在“红园”外,这里曾开过茶馆、花店和中介。街道收回以后,就围绕“美丽街区+文化街区”的理念,推出了融入“四大金刚”文化和“工业遗存”设计元素的美术馆。

场馆内,看到的所有液压气罐和工业管道等,都是街道向上海汽轮机厂搜集来的一批废旧工业零部件,艺术家给它们涂上了象征“粟上海”的颜色,这让这些原本废旧的工业管道具有了历史传承和知识灌输的功能,也让整个空间设计瞬间找回了江川原有的工业遗存记忆。

美术馆里还有亲子空间和社区图书馆等,还会不定期的开展一些书画、摄影展。经常来这里的居民这样感慨:这座开在社区弄堂里的美术馆,比起那些高大上的美术馆,多了一份历史记忆和烟火气。

年6月30日,“粟上海·红园美术馆”正式开幕,而开幕首作就是年的摄影作品《当年江川路》。一看到这件摄影作品,当年闵行人那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敢闯敢干的画面便浮现脑海。

04

上海汽轮机厂

走出美术馆,马路对面的,就是在年8月30日,由中央挂牌命名的上海汽轮机厂,它是中国第一家设计与制造汽轮机的企业。

就在挂牌的同一天,它就接受了试制我国第一台6千千瓦汽轮机的光荣任务。在当时来说,这项任务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它的零件加工精度要精确到一根头发丝的七分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时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亲自来到上海蹲点,他白天查阅图纸、到现场了解情况,晚上则到工人师傅宿舍里促膝谈心,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数百名技术工人,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反复认证,终于试制出符合要求的转子和叶片。至此,在上海蹲点三个月的黄敬部长才安心离开,但是就在临行当天,他特意留下了这样一句嘱托“造汽轮机就是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年,我国第一台6千千瓦汽轮机试制成功。从此,“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嘱托便成为了上海汽轮机厂的企业精神,引领着上汽人创造了中国汽轮机制造史上的“二十项第一”。

作为新时代的城管人,将铭记使命责任,永葆担当本色,朝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目标,切实增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lili.com/nymfz/1904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