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文亮)我是在一个书画交流群结识金意女士的。前不久看了《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她去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参加画展的消息,便向她要来了她的画集,看了她的画集我深受感动。当今画家很多,女画家也很多,而集学术、诗文、绘画于一身的人却不多,所以我说金意是美女、才女、奇女。金意,北京大学学士、硕士、教育部公派留学海外博士,公派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从年起,金意的绘画作品先后在美国、英国、印尼、斯里兰卡、加拿大及国内展出,作品被国内外许多政要、名人及机构收藏,其艺术活动和画评多次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人物传记》、《中华网》、《中投艺术网》、《中华儿女》、《华声艺投网》等多家报刊及网站上刊登报道。英国红十字会收藏金意作品。金意美丽文静、高贵淑雅、真诚朴实。人们很难想象她是一位集学者、诗人、画家为一身的人,当她把自己的作品展现于世时,人们才惊讶于她的另一面才华。中国画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表现形式。无论采取哪种表现形式,经得起推敲、品味、历史检验的都是气韵生动、抒情写意的作品。花鸟画是中国画中十分重要的母题,花与鸟象征着自然界的生命和四季变换的美,同时也隐喻着世间的“生趣”。在古今中外的画史上,花鸟画重在表达“生趣”与“物趣”。特别是在中国画中,“生趣”的表现形式是“写实”;“物趣”的表现形式是“写意”。金意女士的画作多是花鸟题材,兼工带写是她的强项。英国剑桥大学彼得学院收藏金意作品。金意女士的花鸟画注重写生,注重表达真情实景,同时也注重临习古人。从宋代的院体画,到元明清的笔墨韵味,她都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吸纳。她深谙师法是“源”,师古是“流”之道,这种“源”、“流”在她的花鸟画作中广有体现,为画面增添了视觉张力。走进金意女士的花鸟世界,一股清新、亮丽、隽永、馨香之气迎面扑来。看她的花鸟画,马上会使人内心的躁动戛然而止。她的花鸟形神具备、古朴典雅;意境高远、朴实自然、高雅脱俗。那富于变化的线条、轻重缓急的运笔、干湿浓淡的用墨、匠心独运的构图、精准绝妙的色彩搭配,将花鸟草虫等物象尽显其中。她一丝不苟地画着每一个细节,在细节中尽情释放着自己的内心,书写着自己的才情。她不因袭古人,追求的是“入古出新”。她讲究气韵生动,追求内涵丰富,不为时髦画风所左右,不为商品市场所诱惑,不为世俗所应付,默默追求、探索着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真谛。G20杭州峰会组委会收藏金意作品。金意女士尤擅画牡丹、荷花、梅花、木棉、孔雀、锦鸡、鸳鸯、喜鹊、小鸡等物象。她的《锦上添花》是木棉、芭蕉与锦鸡的组合,用的是兼工带写手法,形象生动写实、色彩鲜明、艳而不俗、娇而不媚,给人一种活泼、明快、亮丽之感,让人们联想到北宋花鸟画风格。她的《神仙眷侣》是一组荷花与鸳鸯组合,象征纯洁、温馨的爱情,更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情趣。她笔下的花鸟,是从现实生活中来,也是其内心审美的体现,所以给人以平实、朴素、真切之感。她善于将花鸟草虫树木岩石以及云霞水塘等这些人们常见的物象,通过艺术组合,营造出一种和谐、唯美、清新的自然之境,处处流露出她走进自然、亲近花鸟、对大自然的眷恋之情,不但使作品蕴含着悠深的诗情画意,也把大自然的纯真之美和内心的纯净之美献给了观者。同时,她在兼工带写画法上采用的设色方法也很有自己的特点,点染法、点彩法、染高法、没骨法、平涂法、剥落法等传统工笔技法她都能驾轻就熟。在线条的组织上,她删繁就简,注重线条的疏密、方圆、长短等节奏的美感;在花鸟的造型上,她吸收了民间美术的花鸟造型,技法纯熟,笔墨语言细腻,常在不经意处有精彩表达;在构图上,虽然多有写实,但明显做了剪裁,留白处有空阔之趣,极具匠心,既有传统品质,又有自然生意;在技法上,不炫技、不弄虚,惟理极简,表现精湛。中国驻联合国总部中文组组长何勇博士(右)收藏金意作品。生活永远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的艺术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金意女士注重生活体验,热爱文学艺术,喜欢旅游,不断从大千世界中撷取能感动自己、丰富自己心灵的原始素材,然后升华为笔下意象。所以,从她的作品中看到的花鸟似乎都很熟悉,但又都不相似,这是她把自然界的花鸟与心中的意境相融合的结果。她的这种美术视角与创作取向正与她朴实无华的性格相吻合。正因为如此,她的作品才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亲近感,让人们见画生情,感受到“美”就在身边。与那些把绘画当做生存或名利手段的人相比,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画家。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先生收藏金意作品。金意女士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具有超乎寻常的文学素养,体现在她画作中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她笔墨的即兴发挥与对象的逼真描写之间找到了一种得体的平衡;克服了创作中的概念化与矫饰之风;用自己的笔墨风格将自然的“大真”凝于至美至善之中;在中国画史中寻找当代笔墨符号,再通过身边生活审美化处理,表达自己内心诗意情怀,她是一位真正有实力、有潜力、较成熟的中国花鸟画家。中国人物画重在情调之美,山水画重在气象之美,花鸟画重在格调之美。由于各自所表现的对象各异,所以给人提供的艺术欣赏角度也不尽相同。但无论什么画,画中必然要有一种“气”,这种“气”能引导读者一读、再读、想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气韵生动”。金意女士的画就时时透着这样一种“气”,先是让人“悦目”。然后令人“赏心”。与北京大学前副校长郝斌在北大校友书画协会成立大会上。从表面上看,金意女士的画似乎又没有特别强烈的个人风格面貌。但实际上,在这种寻常面目的表象之下,她是在努力追求时代价值的转型探索。她既不靠旁门左道的抽象变型来炫人眼目,也不靠“剑走偏锋”的离奇笔墨来哗众取宠,而是靠真实的时代感应和对生活的朴实体验来表达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审美理想。这种作品才是最动人的,这种风格不是用一两句术语所能概括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凭着她的艺术天赋及在艺术道路上的不懈追求,她一定会在中国花鸟画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我们期待着。作者:李文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uolili.com/nymdc/25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