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尼亚美 >> 尼亚美地产 >> 撒哈拉沙漠挥洒青春与汗水
通讯员宁坤
6月中旬,位于尼日尔东北部的JAOURO营地遭受了剧烈沙尘暴的侵袭。撒哈拉沙漠腹地恶劣的自然条件挑战着这里每位石油工作者。大漠深处,中油国际(尼日尔)上游项目公司作业部有一群坚守在这里的海外石油人,他们在5月荣获了集团公司“青年文明号集体”称号。
尼日尔上游作业部主体员工共5人,40岁以下青年占比60%,负责尼日尔油田前线的钻井、试油、修井、完井、沙漠转运、设备动员、支撑点运维、钻完井科研等工作。这个团队中最年轻的是今年刚入职的彭双磊博士。他每天5时起床工作,白天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在井队担负起钻井工程师和钻井监督岗位的工作。这群热血青年在撒哈拉这片热土上,保障着尼日尔项目二期开发的顺利进行。
尼日尔项目油田前线位于距离首都尼亚美公里的撒哈拉沙漠腹地,自然环境恶劣,社会依托差,白天夜晚温差可达60摄氏度。作业所需物资大部分需要从国内进口,海运到港口后辗转多个国家,途经多公里才到达油田周边转运点,再经近公里的沙漠运输抵达前线。
针对尼日尔二期钻修井大规模作业的需要,作业部认真分析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工作难点,主动优化部门组织结构,提出钻机分块化部署、程序化搬迁、标准化作业的工作思路,积极响应公司提质增效号召。
这个团队注重工艺技术优化及引进适合项目作业的先进成熟配套技术,以提升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目前已经形成两个系列(钻井及试油修完井)9项成熟技术。丛式井“工厂化”钻井时间缩短29%,钻井周期缩短43.02%,机械钻速提高13.92%;胺基钻井液技术提高了井壁稳定性,SokorShale和LowvelocityShale井段平均井径扩大率由40%降至25%,平均机械钻速提高17.15%,平均非生产时间缩短15.94%,平均钻井米成本节约8.42%。同时,项目部紧密围绕“技术上精益求精”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先导性试验,大力推广可行性新技术,其中新型微扩眼工具平均缩短36%的起下钻时间。
作业部开启全员合理化建议活动,全面开展成本分析细化作业管理,与承包商共同降本,共享成本节余成果。去年共提出81条建议和方案,使当年的平均钻井机械钻速提高55.19%,平均钻井周期缩短34.08%,平均每米成本降低12.15%,为公司提质增效工作做出了贡献。
这群海外青年石油人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他们脚踏实地的奋斗,为尼日尔二期开发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本文来源:中国石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