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美

诗歌印象丨林徽因ldquo美丽rd

发布时间:2022/7/9 21:50:03   
?

(林徽因,图片选自网络)

林徽因:“美丽”的“林先生”

南山茅铺

林徽因,年6月10日-年4月1日,原名徽音,汉族,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林徽因是清华大学教授,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

?

作品

你是人间四月天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年4月的《学文》1卷1期

赏析

?

一章美文

诗很美,美在结构纯熟、手法多变、意象巧妙。结构上,开篇以“人间的四月天"来表达美好情感、匠心独运,中间则分别以四月天中各种不同的具象来比喻生活中的各种画面,结尾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第一段首尾呼应,升华了“爱”、“暖”和“希望”,等情感主题。手法上,运用大量的比喻、排比、倒装句式以及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体念,并将深刻的情感巧妙地隐藏在华丽的语言和修饰中,勾勒出四月天春之灵动、柔和恬静、轻盈优雅,使得作品兼具中国传统诗歌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西方古典商籁体诗歌对韵律的完美追求,让人不经意间被诗中唯美的意境和诗意的情感打动。意象上,通过对轻风、云烟、星子、细雨、百花、圆月、白莲等事物形象的精雕细琢,描绘出阳光和煦、春风和气、百花吐蕊的四月景象,写出了四月天蕴含的希望、热情与梦想,感情细腻真挚、韵味无穷,表达了诗人心中因为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和对儿子的美好希望。

印象

?

“美丽”的“林先生”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诗美的关键在于人“美”。翻阅历史,林徽因的一生用一个“美”字来形容似乎极为贴切。然而,林徽因的“美”实为何物?其“美”何来?如何演绎?纵观林徽因的一生,或许可以从中略知一二。——/1/——年6月10日,位于“人间天堂、笔墨江南”’的浙江杭州的“林府”喜得“千金”。进士出身的林府长者林孝恂从《诗经·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中取字“徽音”(后用“徽因”),寄予孙女“美誉”的祝福和期待。不得不说,林孝恂不愧为清朝翰林,他为孙女起的这个名字不仅文雅动听而且寓意美好:一方面暗合“男《楚辞》、女《诗经》”的命名准则,另一方面用典也十分精准。事实上,《诗经·大雅·思齐》本身就是赞美女性的诗歌。林孝恂取典于此,就是希望自己的孙女未来能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多多繁衍子嗣、帮助夫家功成名就。而从林徽因后来的人生经历来看,她确实达成了祖父的期望,除了自己的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也不失为一个贤妻良母,不但辅佐了丈夫的事业又兼顾了孩子的教育,成就了完美的人生。当然,这是后话。——/2/——年,带着在书香门第中积淀了16年的丰富才学,自小聪慧的林徽因作为随行翻译和秘书,跟随身为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书法家的父亲林长民开始游历欧洲。欧洲之行对林徽因人生的重大意义用林长民的原话即是:”第一要汝多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在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烦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做到友谊的了解。”显然,眼见开阔、理念先进的林长民无疑是林徽因“完美化身”的先导着、前驱者。在他的引导下,林徽因将人生的“完美”不断绽放在生命的各个节点:年,开始参加对中国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影响深远的新月社活动;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并选修建筑系课程,获美术学士学位,之后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年,与“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年,与梁思成圈阅批注中国营造学社藏本《大唐西域记》,发现唐代建筑——五台山佛光寺;解放后,林徽因参与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值得一提的是,林徽因不仅在建筑领域成就非凡,同时具有令人惊叹的文学造诣。著有《林徽因诗集》、《林徽因文集》,涵盖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她的著述文章别具一格,其专业论著既充满诗意又不失科学严谨;她的散文充满灵性,诗歌更是脍炙人口。她一生执着于对美的追求,对美学理论体系有极其深刻的解析,在工艺美术等领域开拓创新、成果卓著。正因如此,她也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3/——应该说,只有不断执著于完美、追求于完美的人才有可能具备“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完美”,这份完美也同时成就了林徽因身上独有的芳华与气质。然而,面对诸多声名显赫、“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追求者,一身诗意的林徽因将感性和理性完美融合,选择了志同道合的梁思成,选择了婚姻和家庭。婚后的她既下得了“厨房”,买缸蓄水、买菜做饭、打扫补衣、照顾儿女,又上得了“厅堂”——跟着丈夫自费投身中国营造学社,积极参与丈夫《中国建筑史》的写作和绘图工作,并对书稿进行修改、补充和润色,融入自己的审美,成为中国古建筑史上名垂千史的建筑大家。后来,当这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第一部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以英文版本《图像中国建筑史》的面貌出现在全世界面前时,梁思成以深情、真挚的笔触写道:“在战争时期的艰难日子,营造学社的学术精神和士气得以维持,主要应归功于她。没有她的合作与启迪,无论是本书的撰写还是我对中国建筑的任何一项研究工作,都是不能成功的。”“别因为自己是女人,就禁锢了双脚。真正长存于世的美,从来不止于皮囊,更是一个女人身上散发出来的独立和智慧。”显然,不负人生的林徽因用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主张和执著。她的“美丽”更多的是她的“独立和智慧”。难怪中国城市规划专家陈占祥评价她说:“不是不让须眉,简直是让须眉汗颜!”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林徽因——遗世独立的孤高学者、身负才情的精致美人、漂亮女士、美丽才子,或许,她应该是“美丽”的“林先生”才对。(图据网络,侵权立删)END●地理诗文展

海口x同样的鸟鸣和芬芳招待了他们●诗人与酒

与一株古柏对饮●诗歌印象丨乔丽·格雷厄姆《众多未来》:就像被绑在键盘上扔下楼梯●地理诗文展

海口x你是我怀抱中的一个无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lili.com/nymdc/231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