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尼亚美 >> 尼亚美地产 >> 中美舆论战,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近期,中国科普圈连续发生“地震”。
起因是谷岳、陈一佳、Eyeopener等知名博主,几乎在同一时间提出“中国人吃海鲜破坏环境”这一观点,引起了网民反感。
的确,中国水产消费量高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国水产的8成以上由人工养殖。若要论野生海鲜消费总量,中国与欧盟几乎相当,人均更是远低于美、欧、日等国家。
而这些事实,却被上述博主们刻意回避了。
无独有偶,著名科普博主“回形针”,也曾发布过类似视频,指出“中国人消费肉蛋奶,正在加速巴西雨林的灭亡”,批评中国的同时,同样回避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问题。
很快,另一科普博主“赛雷三分钟”指出,这一系列舆论行动的背后,有国外NGO(非营利组织)的资金参与,并与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等美政府“白手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同时,“赛雷三分钟”进一步爆料,“回形针”的两位作者,现在正任职于美国陆军研究所。而这个研究所,曾经接受过臭名昭著的日本“”部队的研究资料。
通过“赛雷三分钟”与诸多网民的深挖,一条西方宣传机构侵蚀中国科普圈,并发动舆论攻势的隐秘战线曝光于天下。
很多吃瓜群众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舆论战”就在自己的身边。
美国发动舆论战,目的是什么?
关于环保问题,年,前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曾经有一句著名的论断:“二氧化碳排放权就是发展权!”
回顾历史,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跳过排放、污染,越级实现工业化,晋升为发达国家。
同样地,中国国民若想要过上优渥的现代生活,客观上一定会经历加大消费、大加环境消耗的阶段。
然而却有很多西方人,不愿意看到中国人像他们一样,争夺地球资源。
就在丁仲礼院士发言后不久,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有一次出访澳大利亚时,就赤裸裸地表示:
“如果中国居民也像澳大利亚人、美国人现在这样生活,那么我们所有人都将陷入十分悲惨的境地。”
所以,为了打断中国的发展,西方就必须为中国,套上一款名为“环保”的枷锁。
而作为美国政府“白手套”的各类基金会,借科普作者之手,向中国民众灌输被歪曲的环保理念,就是为了阉割中国的发展欲望,将中国人永远地挡在现代生活的大门之外。
“地球上资源就这么多,你们中国人不要和我们西方人争抢!”
当然,在很多吃瓜群众看来,美国的这一套舆论宣传手法,似乎有一些疲软。怎么可能一个科普视频,就能让所有中国人少吃肉呢?
但实际上真的有不少国家,在西方国家的舆论攻势下“自我阉割”,断送了发展之路。
被阉割的国家
说起“非洲”,你脑海里会出现什么样的形容词?
相信很多人对非洲的印象,一是“贫穷”,二是“原始”——或者说“环保”。
对,非洲当前的贫穷,与西方国家向他们施加的环保压力,脱离不开关系。
以东非国家肯尼亚为例。
自从年独立以来,西方国家以“环保”为名,或威逼、或利诱,在肯尼亚设置了很多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可以看到,很多自然保护区就在肯尼亚的主要公路旁边,甚至紧挨着首都内罗毕。这些保护区散布全国,极大地限制了肯尼亚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建设。
肯尼亚密密麻麻的自然保护区
历史上,一旦肯尼亚提出工业、基建发展方案,西方国家就会以“环保”为理由一口回绝,或者将环保成本,上升到肯尼亚难以接受的程度。
这也就导致了,年以来,肯尼亚没有一条新建铁路。
直到中国人的到来,肯尼亚的“环保绝境”才有所改观。
年,中国-肯尼亚签署协议,合作建设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与港口城市蒙巴萨港的“蒙内铁路”,成为肯尼亚自建国以来的第一条铁路。
然而,自打铁路立项的那一天起,西方所控制的肯尼亚媒体,就不断地对这一条铁路进行攻击。
第一波攻击,自然是所谓的“环保”问题。
察沃国家公园是肯尼亚最大的野生动物国家公园,而蒙内铁路则沿着殖民时代英制铁路的旧址,从察沃国家公园横穿而过。
过去,旧的英制铁路直接铺在地上,数次发生火车撞击大象的新闻,肯尼亚国内也没人说什么。
但自打“蒙内铁路”一开始修建,肯尼亚环保人士就开始发起抗议,要求铁路提高环保标准。
例如火车通过时,不能发出太大的声音,不能惊吓到附近的动物。铁轨要好好伪装起来,与环境融为一体,不要阻碍野生动物穿行。
环保人士甚至还要求,铁路还必须开辟特殊的动物穿行通道。而这个通道,不但能让大象穿行,甚至还要让高达5、6米的长颈鹿穿过去。
没办法,中方只能重新设计铁路,给铁路铺道碴,减少火车震动对地面的影响,用草皮好好装饰边坡,让野生动物分别不出来。
最绝的是,施工方甚至不得不在平地上,建起高达7、8米的桥墩,供长颈鹿们穿行——而这些环保措施所带来的成本有多大,可想而知。
中方建设的动物穿行通道
结果,因为铁路环保成本提高,肯尼亚媒体又发动了第二波舆论攻势,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宣称铁路建设存在巨额腐败。
幸亏中国施工方顶住了舆论压力,一一驳斥谣言,蒙内铁路才最终于年成功通车。
蒙内铁路通车后,肯尼亚媒体又盯住了中国在肯建设的第二条铁路——内马铁路。
不幸的是,这条铁路横穿另一自然保护区——“内罗毕国家公园”(肯尼亚自然保护区有多少,可见一斑),肯尼亚活动家甚至向法院起诉,要求铁路停建。
不过,肯尼亚法院最终判决环保人士败诉,这条铁路一期工程,才能于年成功通车。
肯尼亚的例子,可以说是中国在世界舆论场上,少有的成功案例。与之相对应的,失败案例有更多。
例如缅甸克钦“密松水电站”项目。
位于伊洛瓦底江的这个水电项目若建成,将成为世界第15大水电站,发电能力超过缅甸全国的用电量,对于降低缅甸能源成本意义巨大。
但是在缅甸军政府下台后,一批“民主环保人士”突然冒了出来,宣称密松水电站破坏上游环境,要求项目停建。
维基解密后来爆料,美国驻缅甸大使馆资助了反对密松水电站的活动团体,例如克钦浸信会(克钦族信仰基督教)等。
克钦记者协会主席,在接受采访时透露:
“示威人群不知道密松到底是什么,但只要来了,每天就能有块钱缅币拿。”
最终迫于民众压力,缅甸新政府叫停了密松水电站项目,并停工至今。而欲在缅甸施加影响力的日本则趁虚而入,开始接收缅甸电力项目。
中国如何反击西方舆论攻势?
纵览过去十年的“中美舆论战”,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将这场战役,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
和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被动挨打,一退再退一样。十年前,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被西方国家渗透的千疮百孔。
那个时候,西方国家不会用科普视频里“夹带私货”这种拐弯抹角的方式,而是更直白地煽动颜色革命,试图割裂中国政府和人民,导致“恨国党”、“公知”大行其道。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微博上一个段子——讲的是上海交大一位女研究生,毕业后应聘面试时、被人事经理问说:“你是中共党员,”,经理话还没说完,她就赶紧解释说:
“党员中也有好人呀!”
这则段子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以至于上海市委书记,专门去交大上了一堂党课。
上海市委书记专门去交大上党课图片来源:南方周末
那个时候,美国还是“民主灯塔”,总统还是冠冕堂皇的奥观海。有大量民众被“公知”忽悠着,真的认为日本有“工匠精神”、德国下水道“世界第一”,而美国政府在为全人类“人权”而奋斗着。
所以中国只有投靠西方阵营,“才有好果子吃”。
直到特朗普上台,才彻底击碎这些“公知”们的幻想,同时标志着中美舆论战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中国开始反击,抢下国内舆论主导权。
自从特朗普上台以来,中国国内舆论天平快速向政府靠拢,爱国、爱党的人明显多了起来。
这个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特朗普不会弯弯绕,想要“搞垮中国”就直说,完全撕下了美国的伪善。导致“公知”、“带路党”们失去了拥趸。
很多人这才第一次认识到,跟着美国走,中国人民也是没有好果子吃的。中国若想要富强,只有“跟党走”这一条路。
二是自媒体大量涌现,发起舆论阵线“人民战争”。
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达,特朗普发起 后,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olili.com/nymdc/22046.html